日本館
概況
  這是一座“會呼吸的展館”,“凹槽”和“觸角”喻意生命體的“嘴、耳朵、鼻孔”和“手指”。半圓形的大穹頂呈淡紫色,像一個巨大的蠶繭,故名“紫蠶島”。日本館是上海世博會各國家館之中面積最大的展館之一,同時也是日本參展世博會史上規模史無前例的展館。展館高約24米,外部呈銀白色,採用含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包裹,形成一個半圓型的大穹頂,宛如一座“太空堡壘”。
基本資訊
場館主題:心之和、技之和  國家館日:6月12日  展館面積:6000平方米  展館位置:A片區  展館類型:自建
日本館館標
  日本館館標為“微笑相聯”,日文“笑顔のつながり”,英文“Smile to Smile”。這一設計不僅充分體現了日本館所要傳遞的核心資訊——聯接,更為重要的是表達了珍視“心靈的聯接”這一主旨。設計者用JAPAN的首字母“J”柔和的曲線勾勒出了相互聯接在一起的笑臉,呈現給人們充滿幸福笑容的美好未來社會。笑臉的色調選擇了朱鹮色,象徵日中友好。
展館外觀
  日本館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800人進行參觀,預計每天接待的人數約為1.7萬人。走進世博園區,遠遠望去,日本館猶如一個巨大的紫蠶寶寶趴在黃浦江邊,極富個性的外觀宛如擁有生命的生命體。展館外觀的基調色為紅藤色,紅藤色由象徵太陽的紅色與象徵水的藍色交融而成,可以説是自然的顏色。展館的外壁會隨著日光的變化及夜晚的燈光變換各種“表情”,讓參觀者感受到一種動感。隔江相望,浦江對岸的上海民眾也能一睹日本館的風採。
展示內容
  日本國家館分為過去、現在、未來3大展區,形態融合了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參觀者可以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受到日本館所傳遞的資訊和魅力。日本館的建築理念是“像生命體一樣會呼吸的環保建築”,展館外部覆蓋一層利用太陽能發電的超輕“膜結構”。 “過去”展區展示保護文化遺産的“精密復制”技術,參觀者可近距離鑒賞日本名作。 “現在”展區通過照片透視畫及實物展示、影像裝置呈現2020年的未來城市。 “未來”展區展示具有超高清及望遠功能的“萬能相機”、會演奏小提琴的“夥伴機器人”和實現客廳墻壁與電視機一體化的“生活墻”。
亮點
節能環保
日本館在設計上採用了環境控制技術,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館外部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實現高效導光、發電;展館內將使用迴圈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術。
上演6400多場音樂劇
在日本館,專門辟有一座可容納500名觀眾的傳統木製劇場。在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會期間,這裏每天都要上演大約35場反映日中友好和日中共同拯救朱鹮活動的音樂劇。音樂劇大約20分鐘一場,由三組演員迴圈演出,半年累計演出6400多場。
從遣唐使看起
參觀日本館,首先會看到遣唐使、鑒真東渡等一係列反映日中兩國源遠流長交往歷史的展示。這些由一位位歷史先驅用心靈和信念寫就的傳奇,歷經千余年,仍然擁有激蕩人心的力量,在日中之間呼喚著“和”與“信”的回音。
國寶級絲織藝術回娘家
西陣織被稱為日本的國寶級絲織藝術,在日本已有1200年歷史。這種編織物利用各種顏色的絲線和金線來編織。由此編織出來的錦緞因為藝術價值極高而聞名于世。這門藝術便是在中國宮廷編織技術上演變過來的。在15到16世紀期間,中國端莊文雅的宮廷編織技術,包括金線、銀線編織技術傳入了日本。如今,純手工的西陣織品依然是華貴與身份的象徵。西陣織,2010年將在上海世博會日本館裏“回娘家”。
機器人“樂手”拉響小提琴
參觀者將能夠體驗未來的各項技術,如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推出的搭載超高清及超望遠功能的“萬能相機”,它能夠在拍攝視頻的同時,識別笑容後自動進行摘拍;可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提供“看護及醫療援助”、“家政援助”的夥伴機器人,以及擁有嫺熟揉弦、拉弓技巧的會拉小提琴的機器人。
展館風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