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人工智慧,不僅僅靠大腦和身體_新華廣播_新華網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527/8d8e4391dc794b728f9cd298c8b5de7e.mp3

科技周:人工智慧,不僅僅靠大腦和身體

2021-05-27 14:45:37

    2021年中國科技活動周因時因勢地展開了助推活動,尤其對發展較快而且對人類生活影響深遠的人工智慧等領域進行了深入地跟蹤和研討,展現了原始創新的思想和理念。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對人工智慧提出的剖析和前瞻。

    人-機器人交互操控(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準確地説,認知的主體不應該是人的大腦和身體,而是交互實踐,正可謂實踐出真知、實踐出真智。人工智慧的發展從單主體智能到多主體建模再到“動”主體交互(即動態變化關係是主體),無時無刻不體現出這樣一個真諦:完整的認知既需要大腦,也需要身體,更需要人物環境之間的交互實踐作用。在這個作用過程中,既有機器的計算,也有人類的算計(特別聲明:算計本質是一個中性詞,不是一個貶義詞)。與擅長處理同構、同質模型的計算不同,“算計”處理的核心就是異與易(異構和變易),就是反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解決的動態交互實踐問題。

本文作者劉偉撰寫的《人機融合——超越人工智慧》一書(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數據/資訊/知識本身既包括事實也包括價值,即數據/資訊/知識是由事實與價值疊加而成的生態結構體。只不過事實是以顯性方式表徵,價值常以隱性方式出現。計算處理的是事實,算計對待的是價值。簡而言之,從事實到價值的橋梁,如果是確定性的概念和邏輯,那麼就是計算過程;從事實到價值的橋梁,如果是不定的實踐和模糊,那麼就是算計程式。當然,更多時候人們處理問題時使用的常常是計算計(計算與算計的混合)方式。其中,計算的坐標係與算計的坐標係不同,雖然兩者之中都有時空四維元素,但算計坐標係中還有一個第五維元素——“情”或“感”軸(包括修心煉膽)。計算講究有理。算計講究有理有利有節。算計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但這是且永遠是一個合理與不合理/已知與未知混雜的世界。做了很多計算,卻往往沒有得到期望的結果。實際上,有限的理性是動態的,即可計算的部分還在不斷地變化,也是動態的。打不破計算框架,就很難出現真智。算計是top-down機制,從結果到過程;計算是bottom-up機制,從過程到結果。另外,算計與博弈不完全相同,博弈是偏理性的智能演算法,算計是側感性的智慧係統。

    認知智能訓練(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如同亞原子微粒一樣,數據/資訊/知識大都是不穩定的,也會隨著時間空間情感而衰變成其他數據/資訊/知識。其中的一些還可能會再衰變,直到穩定的結構組合存在。它們的壽命常常與任務、情境、價值有關,與事實關係不大。事實的組合會産生價值判斷,價值判斷的組合也會産生新的事實。如何定義事實、價值的種類或類型?這對于計算、算計及其結合或許很重要。

    腦機交互實驗(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完美數據擬合出的各種模型是不可能描述出不完美世界的,簡化定義出的上下文/場景是很難做到“形散神聚”的。人類的上下文/場景裏面具有非機器上下文/場景的因素,比如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常識和主觀。同時,人類的大、小數據與機器的大、小數據具有本質的區別,比如人類的數據/資訊/知識大都是異質、非結構化的並且是動態變化的,而機器處理的數據/資訊/知識大都是同質、結構化的並且是大致不變的。究其因,計算中的“數”還是一種抽象的“靜態”表徵,其思想還是還原論的延伸與機械。算計中的算則是處理具體的“動勢”關係,其內涵蘊藏著係統論的脈絡與靈活。兩者的有機結合是再好不過的過程,若不可兼得,舍數取算較好些吧!或許不遠的未來,人們有可能從“數”學走向“算”學(計算+算計)吧。

    康橋三一學院牛頓雕塑(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著名的語言學派代表人物、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提到:“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實際上,人類的思想界限才意味著人類世界的界限。從西方的非此即彼到東方的亦此亦彼,智能都是由有限計算和無限算計、當下和已(經)未(來)構成的。“無限”的算計是缺少確定性,“有限”的計算是缺少不確定性,當下側重事實,已未關注價值。比如智能互聯網聯結的本質是各種需求的關係,其中不但有事實性的需求,還有價值性的需求。事實性的可以計算,價值性的只能算計。計算+算計(計算計)就是一種共識性演算法,也是一種避免意外成本過大的平衡。當前許多人工智慧産品或係統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或者人機環境係統失配的主要原因就是設計者的計算沒有實現使用者的算計目的,或反之。從這個角度上説,人工智慧,不僅僅靠大腦和身體,更是一種人機環境係統中的計算計機制吧!

    作者: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慧學院 劉偉

配音:鄭琬

終審:劉君

 校對:曹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