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幸福密碼是什麼?_新華廣播_新華網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316/785cf30ad9cf493dbdc779f8f38bcbc5.mp3

鄉村幸福密碼是什麼?

2021-03-16 10:20:02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柳林屯鄉范臺村草莓基地,種植戶正在對剛採摘的草莓進行稱重裝盒。劉廣生 攝

    我國正按照黨中央的號召與部署,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們黨成立一百年來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就是為人民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鄉村振興的目標與此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讓人民更加幸福。

    資料圖: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實現傳統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小草莓”吸引四面八方遊客採摘旅遊休閒。劉廣生 攝

    那麼,鄉村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呢?總結起來就是“四個看”:一看收入,二看健康,三看文娛,四看鄉風。

    資料圖: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實現傳統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小草莓”吸引四面八方遊客採摘旅遊休閒。劉廣生 攝

    首先看收入。村民是否有富足、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家庭有無一定的、持續增長的財富積累,是幸福的基礎。進一步還要看收入的構成,財産性收入佔比、相對固定性的就地勞務收入佔比以及從村級集體經濟獲得的股權收入應該成為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否則,如果外出打工和不穩定的臨時性勞務收入佔比過高的話,很難談得上幸福!我們發現,村民收入的多少、來源與構成,在很大程度上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準有直接的關係。一個村,如果建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的運營主體,能夠獲得外部的支援與合作,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一二三産充分融合為重心,依靠科技,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開發特色産品,並與鄉村旅遊、農旅康養、民俗體驗、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等充分融合,吸收村民參與到産業鏈中,使村民同時獲得勞務性、財産性及股權性收入,這就能在鄉村幸福因子中起到決定性的支撐作用。否則,如果沒有村級集體經濟,僅僅把本村土地流轉給外來企業或個人,滿足不了村民對致富的願望。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仁敬養老院,老人們高興地吃著熱騰騰的由愛心人士包的餃子。李明發 攝

    健康很重要。一個家庭,不管幾世同堂,也不論人口多寡,成員的健康狀況如何,有沒有重疾患者或慢性病人,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一個重疾病人足以拖垮一個家庭!村裏適婚人口的成婚率,也是幸福的重要標示。男大當婚,該結婚的就得結婚。一個村子如果單身的男女成年人過多,也很難説是幸福的!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仁敬養老院,愛心人士為老人們演出精彩節目。李明發 攝

    文娛必須有。如果村裏經常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群眾喜聞樂見,普遍踴躍參與,正能量地“打發”農閒業余時間,甚至還能學習到知識與技能,那麼村民無疑是幸福的。否則,如果多數人沉迷于麻將和玩樂,或常常找由頭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甚至不得不消遣于購買和交流地下六合彩等行為,又何談幸福!

    資料圖: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張家營村全村老少700余人聚集在一起,以合拍“全村福”熱鬧團圓過春節。劉廣生 攝

    鄉風要文明。村民安居樂業,鄰里和睦共處,文明禮貌,治安良好,耕讀之風漸盛,人情負擔合理,爭吵鬥架甚少,更沒有惡性案件發生,生活在這樣的村子裏必定是幸福的。名目繁多、應接不暇的人情負擔過重,是壓在村民身上的一重莫名枷鎖!

    

    資料圖: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通過“戶入袋”、“袋入桶”、“桶入車”、“車入廠”把農村生活垃圾發電,建設綠色家園生態家園。劉廣生 攝

    黨中央制定的“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20字方針,為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民解釋了最為根本的幸福密碼!所以,只要抓住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機遇,依靠科技發展因地制宜的鄉村産業,扎扎實實把村級集體經濟搞起來,使村民獲得穩定、充足、可持續的收入,保持健康的身心,參與正能量的文化娛樂活動,營造文明的鄉風,就能讓村民自己掌握幸福密碼,獲得真正的幸福!

    這首鄉村幸福歌所反映的,應該是廣大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與安全感的真實寫照!

    《鄉村幸福歌》

    村裏企業做股東,一年到頭有分紅。

    就業不用出遠門,守家待地把錢掙。

    土地確權心踏實,科技興農增收益。

    鄉村創業政策扶,新型農人有尊嚴。

    空氣清新生態好,綠水青山是金銀。

    房屋寬敞又環保,身體健康心舒暢。

    抖音網購真方便,網速不比城裏慢。

    文化活動不間斷,文明娛樂正能量。

    農村醫保全覆蓋,重大疾病有保障。

    鄰里友好互幫助,家庭和睦天倫樂。

    幸福密碼手中握,鄉村未來更美好。

 作者:熊定國

                配音:新華網甘肅頻道 鄭琬 

       策劃、終審:劉君

   一讀:周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