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3/ 03 11:54:35
來源:新華社

新華全媒+|幸福看這裡|幸福是“學”出來的

字體:

  儘管還不是小麥“一噴三防”的季節,“90後”“寶媽”李舒凡偶爾還是會與“飛手”們一起,切磋切磋植保無人機的飛行技術。

  “這可是個熟能生巧的活兒,沒事兒得摸兩把,不然會手生。”只見李舒凡一邊説着,一邊操控着手中的遙控器,植保無人機便在空中乖乖懸停、轉動、噴藥。

  李舒凡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後攸曇村2014年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這裡世世代代以發展傳統種植業為生,增收門路匱乏,村集體賬目常年“挂零”。2018年,該村招商引資,發展無人機植保作業服務,當地群眾有了增收致富的“新行當”。

  “其實一開始挺難的,身邊都沒人接觸過無人機。我是個‘寶媽’,孩子還比較小。村幹部來做工作的時候,家裏人都説,這技術一般人能學會嗎?”李舒凡説。

  抱着試試看的心理,李舒凡加入了剛組建起來的飛防大隊,開始學習操控植保無人機。

  先是在電腦上用軟體模擬練習。“一個手柄控制不好,電腦裏的飛機就掉下來了。”終於進入實地操作階段,沒想到又成了隊裏第一個炸機(指無人機非正常墜地)的人,這讓李舒凡很是難堪。

  “還沒考試就炸機了,當時就不想再考試了。”李舒凡説,在教練的鼓勵下,經過一晚上的思想鬥爭,第二天一早還是爬起來跟大家去地裏練了。“電腦上操作那麼難都能飛好,到地裏一樣可以。”

  李舒凡忘不了自己持證上崗的第一天。“當天我們就下地作業了,村頭鄉親都説,你看人家在家帶着孩子,還學會了技術。他們佩服的眼神投過來的時候,我覺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很值。”李舒凡説。

  在李舒凡的影響下,她的丈夫也加入了飛防大隊。

  “2020年我倆是一起幹的活。”李舒凡説,“每年‘一噴三防’雖然只有十幾天的時間,我們兩個人一年也能增收1萬多塊錢,空閒時間還可以繼續陪伴孩子。”

  如今,李舒凡偶爾還是會炸機。“人的視覺是有偏差的,比如説明明看著無人機已經繞過了電線桿,但視覺有前後偏差,無人機還是會撞到電線桿。”

  與第一次炸機不同的是,李舒凡不會再沮喪到不想幹活了。“我和隊友不斷分析總結,把困難一一克服。”

  隨着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田地裏,背着噴藥器的農民越來越少,一架架平穩飛行在農田上方的植保無人機越來越多。

  目前,李舒凡所在的“精忠飛防大隊”已有植保無人機60架,70多名“飛手”來自周邊十幾個村,2020年作業面積達18萬畝。

  農業專家&&,高科技和智能化改變了過去傳統的耕作方式,讓新型農業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也許以後還有新的技術可以學。但不管是什麼技術,只要咱肯學,一定都可以學會。”李舒凡説。

一個省級重點貧困村,

短短幾年就成為“網紅景點”,

帶領村民走向幸福生活,

這是如何做到的?

敬請期待

下一期《幸福看這裡|幸福是_出來的》

 

策劃:蔡志堅、陶冶

記者:尚崑崙、姜亮、李文哲、李嘉南

配音:王夢琪

文字編輯:冷彥彥

圖片編輯:施思思

視頻編導:王玉璐

海報包裝:杲均豐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張亞娟 】
0100200505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4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