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讓首都北京再次進入“戰時狀態”。僅僅5天,北京發現的確診病例從1例增至100例。
2000多萬北京市民,再次攜手並肩,打響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背水之戰”。
迎 戰
這是6月北京突發疫情的首例確診患者唐先生,面對疾控人員的詢問,他清晰地回憶起發病前14天內的行動軌跡。
為鎖定源頭,疾控人員“一天當幾天用”。北京豐臺區疾控中心現場流調組組長楊霄星,不到16個小時,就和同事們確認新發地批發市場是此次疫情的疫源地。
新發地批發市場承擔了北京市70%的蔬菜供應,也是全國農産品輸入首都的集散中心,人員來往渠道復雜,防控難度極大,一旦不能及時控制,疫情必將迅速蔓延。
北京立即全市總動員,開展“敲門行動”,拉網排查31.6萬曾去過新發地市場的人員。很快,新發地、玉泉東、天陶紅蓮3個市場周邊55個小區被封閉式管控,10.6萬名居民居家觀察。
守 土
同步進行的另一個主戰場,醫護人員們也在爭分奪秒。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徐艷利,除了治病救人,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盡可能照顧到每個人的需求。
小學四年級的琪琪(化名)和爸爸,是醫護人員特別關注的父女倆。在醫生的安排下,父女倆住進同一間病房,琪琪堅持上網課。
春節以來,很多醫護人員幾乎沒有休息。這一天的到來,讓他們一掃連日來的疲憊。6月29日上午,北京新發地相關疫情發生之後,首例治愈本地患者從北京地壇醫院出院。
同 心
防疫消殺人員則奔走在另一個“戰場”。郭猛,北京豐臺藍天救援隊防疫消殺組組長。從2月份開始,他一直帶領隊員們在北京各地進行消殺工作。
炎炎夏日,他們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中每天步行10多公裏,消毒作業完畢,全身都被汗水浸濕。
和防疫消殺人員一同在高溫下堅守的,還有北京的“外賣小哥”。外賣騎手李岩一直堅守崗位,冒著風險為醫護人員、值班民警等一線工作者送去水和食物。
6月13日淩晨3點,供應北京70%蔬菜的新發地市場閉市。為保障首都“菜籃子”穩定,一場來自四面八方的馳援同步開始。
和他們並肩戰鬥的,還有9.9萬名北京市、區下沉幹部與廣大社區工作者,162萬物業保安、樓門長和志願者。他們共同構築起一道守護城市、守護生命的堅強防線。
大 考
疫情之下,有人走出大學校園時經歷了特殊的畢業季。
也有人,為了邁進大學校園,經歷了一場特殊的高考。
7月13日,北京市高風險地區清零;7月19日,北京所有高風險患者實現清零;7月20日0時起,北京市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前後歷時近40天,北京戰“疫”取得來之不易的階段性成果。
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北京作為超大型國際化大都市依然面臨壓力。
7月27日,北京新增大連市疫情關聯病例1例。
7月28日,北京天通苑西三區應急響應級別從三級提升為二級。
截至8月2日,北京大連市疫情關聯病例累計3例。
這個注定不平凡之年,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既是一場“背水之戰”,也是一場“持久之戰”。2000萬北京市民用智慧、果敢、團結、擔當和奉獻,築起了一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出品人:孫志平 駱國駿
顧問:姚宏文
監制:李斌 張平鋒 劉健
制片人:李傑 涂銘
導演:李德欣 孟菁
執行導演:陳鐘昊
剪輯:吳昊 夏勇
統籌:安奇志 李傳旭 時建國 孫彪
文案:王冰笛
記者:王普 郭沛然 夏子麟 馬曉冬 田晨旭 俠克 烏夢達 王修楠 孫蕾 龐元元 趙旭 張超 彭子洋
合成:李亞光
解説:王帥龍
書法:王學甫
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
聯合制作
新華社音視頻部
新華社北京分社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