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着第三核能發電站2號機停機退役
台灣進入所謂“非核家園”
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算是完成最後一里路
目前核電佔全球發電量的近10%
是僅次於水電的第二大低排放電力來源
民進黨當局卻堅持廢除核電
“火力全開”時代的來臨
帶給台灣的
將是電力緊缺、電價更貴與減碳更難的爛攤子
電力緊缺
40多年來
台灣共投入運營3座核電廠
民進黨2016年上&後不久
就在&立法機構推動通過相關法案規定
計劃徹底關停核電
過去幾年間,台灣已發生數次全島大停電
根據&&公司的數據
去年台灣電力備載低於10%的天數
達119天
核電歸零後
&&以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
填補核電缺口
不過核電“設備利用率”高於這兩種發電方式
可以預見,用電高峰時
台灣不可避免會陷入“長期化結構性大缺電”
電力緊缺將越來越成為
困擾産業發展、影響民眾生活的“緊箍咒”
電價更貴
未來電價走勢
取決於如何選擇不同發電組合
目前&&自行使用核能、燃煤及天然氣的每度發電成本
分別為1.12元(&&&,下同)、2.73元及3.04元
但&&外購光電及風力發電的每度成本
則分別為4.88元及6.59元
能源結構中,以高成本電力替代低成本電力
電價高企成為必然
事實上,回顧近況
台灣的電價已經歷“四年五漲”
漲幅高達近五成
減碳更難
核電歸零後
火力發電將撐起台灣84%用電需求
民眾除了荷包縮水
恐怕還得付出健康代價
最新的台灣污染源排放清冊顯示
火力發電PM2.5污染佔2.61%
同樣屬於空氣污染常見指標的氮氧化物
則佔16.5%
硫氧化物更高達40.4%
未來的台灣
究竟是民進黨當局美其名曰的“非核家園”
還是台灣民眾痛批的“肺咳家園”?
因民進黨一意孤行
台灣的能源政策正走進死胡同
有&&銳評:“非核家園,重創台灣!”
策劃:陳鍵興 衛鐵民
記者:李建華 談昦玄 袁韻 趙鳳艷
漫畫:魏欣悅 劉伊雯(實習生)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