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裏的鄱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2 15:15:19
來源:新華網

《四庫全書》裏的鄱陽

字體:

  編者按:鄱陽,上古謂番,周稱番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番縣,是江西境內最早建制的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易名鄱陽,隋稱饒州。歷為郡、州、路、府、縣治所在地。

  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國所存文獻最大集結與總匯之《四庫全書》收錄了許多歌咏鄱陽的藏品級詩文。在漫長的時光流緒中,毛蘋、李白、白居易、顏真卿、王安石、范仲淹、蘇東坡、洪邁、姜夔以他們頂流的才華和驚採絕艷的靈感,將歷朝歷代的鄱陽氣象,江右雲煙上傳至煌煌8億漢字的傳世大書中。

  這是一座起筆宏大,人文淵藪的江右大都

  這是一座千帆安泊,商通天下的水陸之會

  這是一座名流跡往,風華一脈的千年古郡

  點擊下方視頻

  領略鄱陽之美

  

 

  01

  秦漢晉

  綿遠流長 精神先見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公元前201年

  毛蘋與夫君吳芮執手泛舟江上

  四目相對時

  脫口吟出《上邪》這首偉大的愛情詩

  公元2024年

  在毛蘋白色雕像的見證下

  一對對新人齊誦《上邪》

  在風景如畫的詩意之地許下白首之約

  “大禹聖者,乃昔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陶侃的金句被後世學子廣泛引為座右銘

  東晉名將的忠勤

  陶母的賢德

  陶淵明的田園

  一脈相承

  02

  隋 唐

  名流跡往 風華一脈

  公元761年

  李白送從弟李昌峒赴任鄱陽

  以詩相贈

  “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

  李白的存世作品中

  至少有三首與鄱陽相關

  詩仙的赤子情懷

  在無拘飛翔的詩行裏

  也泊在鄱陽水天共澄的勝境中

  任饒州刺史期間

  顏真卿與鄱陽人蔡明遠交厚

  後魯公受替北歸

  絕糧於江淮

  蔡明遠聞悉後不遠千里自鄱陽運去一船錢糧

  顏真卿的《報蔡明遠帖》

  寫盡千里送糧的仗義

  顏蔡二人意氣相傾的知交風範

  因之躍然紙上

  墨傳百世

  

   明月高懸夜空皎潔

  煙波悠悠江風悠緬

  白居易夜泊鄱江之上寫下了

  “雲樹靄蒼蒼 煙波澹悠悠”

  年輕的詩興

  隨江風瀲艷不息

  

  03

  宋

  千文萬華 雲蒸霞蔚

  景佑三年范仲淹貶饒州任知府

  得到梅堯臣贈《靈烏賦》勸他明哲保身

  在芝山寺的碧雲軒 回《靈鳥賦》

  “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

  以表心跡

  秋日,范仲淹溯階登芝山

  極目遠眺,饒州城郭蒼茫入懷

  寫下——

  “樓殿冠崔巍,靈芝安在哉?

  雲飛過江去,花落入城來。”  

  范仲淹在五老亭望廬山涵養出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襟懷

  彭器資即鄱陽人彭汝礪

  曾於鄱陽任職的王安石與鄱陽人頗有交誼

  “鄱水滔天竟東注 氣澤所鐘賢可慕”

  即為王安石贈彭器資

  東湖是全國縣區中水域面積最大的城中湖

  也一直是驅動詩人扎堆寫作的引擎

  范仲淹知饒州時建府學於東湖邊

  他説——

  “以督軍湖為硯,督軍&(浮舟寺)為印,

  妙果寺塔為文筆,二十年後必出狀元”。

  宋英宗治平二年

  出了狀元彭汝礪

  對於東湖

  彭汝礪這樣寫道——

  “草色蒹葭蘆葦中,蓮花一片萬枝紅”

  蘇軾游石鍾山後

  經鄱陽乘舟東上

  送長子蘇邁赴饒州任職

  行至鄱陽童子渡

  咏出詩句——

  "鄱陽古渡留遺冢 湖口煙鬟露淡粧"

  水面清圓雲天俱凈

  湖水隨樂安河漫進詩行

  

  建炎三年

  洪皓奉詔使金

  高宗趙構親贈七律一首

  “忠孝人間盡者稀 御筆清香照史書”

  南歸後趙構讚——

  忠貫日月 雖蘇武不能過 

  洪邁的《容齋隨筆》

  被紀曉嵐盛讚“南宋説部,終當以此為首焉”

 洪邁在書中記載鄱陽

  “蓋饒之為州,壤土肥而養生之物多”

  在他眼中

  故鄉鄱陽是真實版富饒之州

  鄱陽四洪 家學千秋 名垂史冊

王十朋知饒州船至鄱江

  雨後鄱陽雲日輝映山曠水遠

  “曉來一雨洗新秋,身在江東畫圖裏”

  鄱江日夜不息的川流中

  鄱陽湖出長江走向世界

  29歲的岳飛 領軍途經鄱陽

  與襟江帶湖的鄱陽山水一見如故

  夜宿巍石山龍居寺賦詩存念

  “巍石山前寺,林泉勝復幽”

  “逢春如酒,逢花如露,逢人如玉”

  與趙彥端一起

  共赴林間詞韻

  

  楊萬里見“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

  鄱陽湖的水與天相連

 

  姜夔寫故鄉——

  “冷紅葉葉下塘秋,長與行雲共一舟”

  詞句裏 藏着對故鄉的溫情

  

  “結亭臨水似舟中,夜雨瀟瀟亂打篷”

  江萬里的咏止水亭

  鹹淳十年成了忠烈的注腳

  78歲滿身素縞 投池殉國

  池水從此漾着不朽的忠烈之紋

 04

  元明清

  長調經天 湖山勝境

  “逐東風看花,鋤明月種瓜,趁春雨耘禾稼”

  汪元亨的《沉醉東風》

  涵蘊着饒河戲的腔

  839 個戲& 在鄱陽大地

  唱出了骨子裏的熱愛

劉應麒在浮舟寺讀書寫下

  “更栽十里綠荷芰,他日歸來好製衣”

  廉潔的清風吹進他的為官生涯

  “浮舟寺下麗人行,薦福寺前春水深”

  蔣士銓住了八年的鄱陽

  在《竹枝詞》裏舖開二十多個地名

  月波門的巷弄還記着

  他筆尖的熟稔

  

“我家鄱陽萬山中,岩縈澗繞地沃豐”

  “地方千里,水路四通……擅味於八方” 

  “湖泊偉大,生民質樸而雄豪

  地所産者豐美,俗所習者勤與勞”  

  萬古長河中

  煙火織錦 歲月作畫

  生活譜歌 人民寫詩

  這就是——

  《四庫全書》裏的鄱陽

  

【糾錯】 【責任編輯:錢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