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游客線下體驗“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 “尋境敦煌”綜合運用虛擬現實、三維建模、游戲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動態光照等新技術,高精度立體還原了莫高窟第285窟。游客戴上VR眼鏡,不僅可以零距離觀賞壁畫、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細節,還能“飛升”到窟頂,身臨其境參與壁畫故事情節,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 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攝
莫高窟第148窟數字化採集工作現場。
“這個視頻展示的是莫高窟第172窟觀無量壽經變圖,視頻運用三維技術,多視角展示了複雜的建築空間,通過現代科技把這幅壁畫立體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9月13日,在甘肅蘭州的敦煌研究院敦煌藝術館展廳內,屏幕上正播放着莫高窟第172窟觀無量壽經變圖的動畫視頻,一名工作人員向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介紹,這是數字敦煌的成果之一。與壁畫不同的是,視頻通過三維展示的模式,讓參觀者似乎置身於壁畫上的建築中,這種體驗更加生動。
敦煌莫高窟,這座舉世聞名的文化藝術寶庫,每年吸引着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藝術家、游客來這裡學習、游覽。為了更加科學地保護、研究以及更好地宣傳推介敦煌莫高窟,近年來,敦煌研究院利用技術創新,一方面實現了莫高窟的數字化保護,另一方面通過建立數字敦煌資源庫、素材庫,敦煌遺書數據庫等,向外界展示了一個多維立體、可以體驗互動的數字敦煌。今天的莫高窟,帶給游客的是一種參與式、體驗式、沉浸式的體驗。
數字化讓壁畫“活”起來
在敦煌藝術館一個主題展區,記者看到,那些塵封千年的壁畫人物“活”了起來,飛天等人們熟識的敦煌壁畫裏的形象不再是固化在壁畫上的圖案,而是一個個或舞或歌的鮮活人物,這種獨特體驗讓人耳目一新。
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覺色敦煌”的主題展覽,該展覽精選了敦煌壁畫、彩塑、敦煌遺書、經典複製洞窟等近200件展品。
據了解,近年來,敦煌研究院通過對數字化資源深度的價值挖掘、藝術挖掘,素材提煉,再經過數字化團隊潛心研究,精心策劃,借鑒互助,呈現了涵蓋實景洞窟複製、彩塑三維重建、沉浸式展示、主題投影展示、虛擬漫游體驗、多媒體展示等多種展示內容。“類似這種結合了科技、藝術、文化的綜合性數字化展覽截至目前共進行了30余場。”現場工作人員説。
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安慧莉向記者介紹,我們看到的一些視頻,包括彩塑複製、壁畫臨摹、文獻遺書的保存等等,都有賴於數字化成果的支撐。除了莫高窟,敦煌研究院目前還負責了包括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永靖炳靈寺石窟、慶陽北石窟寺、天水麥積山等六地的石窟數字化研究保護工作。
“目前敦煌研究院的數字化成果支撐了文物保護、考古、美術臨摹等多學科領域。如洞窟三維模型能夠模擬洞窟的溫濕度變化,高清壁畫數字圖像能夠支撐文物保護病害的細節查閱和標注、考古的線描稿繪製和美術臨摹的底稿繪製。同時,學術研究人員也可以快速、清晰、直觀查閱壁畫繪製內容。”安慧莉説。
採訪中正值敦煌文博會在敦煌舉辦,記者在文博會“數字敦煌”主題展中獲悉,敦煌研究院目前已完成了敦煌石窟295個洞窟數字化採集工作,186個洞窟的數字化圖像處理工作;完成了敦煌石窟169個洞窟虛擬漫游節目製作;45身彩塑三維重建等,同時還支撐了全國9個省22處文博單位數字化項目實施。
觀眾“成為”歷史參與者
“‘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是敦煌數字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全世界的觀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走入’敦煌。人類文明的寶庫在科技的加持下,真正實現了永遠保存。”採訪中,安慧莉告訴記者。
數字敦煌項目的起步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樊錦詩在北京看到了通過計算機可以儲存圖像的技術後,萌生了將壁畫數字化的構想,莫高窟壁畫數字化的探索由此開始。經過多年的探索與醞釀,2006年,敦煌研究院數字化中心正式成立。此後,數字敦煌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2016年5月1日“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2017年9月,“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上線,敦煌研究院首次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向全球免費共享敦煌石窟30個精品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圖像及全景漫游。
2022年12月8日“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上線,6500余份來自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遺址及敦煌藏經洞文獻的高清數字資源檔案通過素材庫向全球開放,為海內外學者、文化愛好者以及藝術創意者打造出“一站式”的敦煌文化共享共創&&,為有效實現文化資源的安全高效流動提供了堅實基礎,對確保傳統文化傳播內容的準確性、推動數字化資源的確權、擴大文物資源社會開放度、增強敦煌研究院與社會大眾的雙向互動具有深刻的實踐意義。
2023年4月18日,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正式上線。基於敦煌學百年研究成果,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生動再現了藏經洞室藏7萬餘卷珍貴文物的歷史場景。公眾還可以通過人物角色扮演,“穿越”到4個不同時段,與洪辯法師等8位歷史人物互動,“親歷”藏經洞的前世今生。觀眾在窟內可以操縱視角自由探索、放大細節,連壁畫的歲月痕跡、洪辯塑像的袈裟褶皺、底座肌理都清晰可見。
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敦煌石窟數字化工作方法和海量的數字化成果,石窟數字化技術和培訓已經推廣到全國多個省份,並為新疆、西藏、河北、山東等地的多個文物保護單位提供了數字化技術支撐。目前僅“數字敦煌”資源庫的訪問量就超過2200萬次,訪客覆蓋美國、意大利、德國、日本、法國等78個國家。
坐在電腦前,記者親身體驗了數字敦煌藏經洞的魅力。打開數字敦煌網站,點擊數字敦煌藏經洞模塊,選擇一個人物角色後便可進入其中。游戲中你會遇到千年前的高僧、沙彌,也會遇到和藏經洞有着脫不開關係的道士王圓籙,還可以和其中的人物對話交流。通過對話、瀏覽,觀眾可以深度感受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和歷史的風雲變幻,更加微觀地欣賞那些精美的壁畫和雕塑。
“通過數字敦煌的展示,重現關鍵歷史場景,我們將更加直觀地感受和了解敦煌文化藝術的價值與魅力,公眾可以得到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數字敦煌讓我們和優秀文化遺産不再只是單純游覽的關係,而是從觀眾‘成為’歷史的參與者。”安慧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