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28日電 題:“黃金周”、亞運會等帶動出入境旅遊穩步復蘇
新華社記者陳愛平
8天的超長中秋國慶“黃金周”,出境遊市場將迎來小高峰,旅遊平臺數據顯示,訂單量同比增長近20倍。與此同時,正在舉辦的杭州第19屆亞運會、第34屆上海旅遊節等,也吸引著更多國際遊客來到上海、杭州等地,感受豐富的中國文化。中國旅遊研究院報告分析,我國出入境遊市場呈現穩步復蘇的良好態勢。
出境遊市場迎來小高峰
多家旅遊企業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節、國慶節假期,我國出境遊人次將刷新年內假期峰值,國際機票、國際酒店的預訂量遠超去年“黃金周”全程。其中,攜程平臺出境遊訂單預訂量整體同比增長近20倍,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為熱門目的地。同程旅行平臺上,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此前相對“小眾”的目的地熱度攀升。春秋旅遊前往歐洲多國的度假産品早在節前兩周已經售罄。
上海市民徐磊一家將前往阿聯酋旅行。他表示,幾年前出境遊時,迪拜和阿布扎比還是經停站,今年做好攻略深度遊覽這些目的地,滿足一家人購物、遊樂、休閒的不同要求。
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23 ITB China國際旅遊交易會匯集來自近60個國家的約360家旅遊供應商以及700多家優質中國買家。許多國家的旅遊部門負責人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
今年以來截至9月初,泰國已迎來約200萬人次中國遊客。從9月25日開始,泰國面向中國遊客實施階段性免簽政策,為期約5個月。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塔佩妮·佳沛本稱,免簽政策為中國遊客出行提供便利,遊客無需花時間申請簽證或支付簽證費用即可入境。美團、飛豬等線上平臺介紹,今年“黃金周”期間赴泰國旅遊訂單量明顯增長。
“今年1至5月,馬來西亞已接待中國遊客超過40萬人次,同比增長907.2%。目前中國依然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客源國之一。”馬來西亞旅遊局國際處高級總監兼規劃副局長馬諾哈蘭説。
沙特阿拉伯旅遊局亞太區總裁戴翰森介紹,通過向中國市場展示沙特阿拉伯豐富的文化和旅遊體驗並推出“歡迎中國”係列活動,沙特阿拉伯努力成為中國出境遊市場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入境遊市場加速復蘇
今年3月底,文化和旅遊部印發通知,恢復全國旅行社及線上旅遊企業經營外國人入境團隊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國家移民管理局也自今年5月15日起進一步調整優化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保障便利中外出入境人員往來,促進服務對外開放。日前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提出,中國將開展“你好!中國”入境遊推廣工作。政策利好推動我國入境旅遊市場加速復蘇。
正在舉辦的杭州第19屆亞運會,來自亞奧理事會45個國家和地區的奧委會均報名參賽,杭州等城市以此為契機持續優化入境遊服務。《長三角文化和旅遊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明確,滬蘇浙皖將最大限度利用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紅利效應,聯合開展中國長三角旅遊主題推廣。境外媒體評價,隨著中國出入境旅遊復蘇,移動支付更流行、支援國際遊客使用,也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伴隨第34屆上海旅遊節舉辦,上海發布多舉措促進入境遊市場重振。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方世忠介紹,上海以擴大來滬遊客人次、延長在滬停留時間、提升在滬消費水準為目標,推出多層次、差異化的旅遊線路産品;細分國際客源重點市場、新興市場、潛在市場,加強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用好用足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等政策,優化提升通關便利化、支付便捷化等入境旅遊服務措施。
支付寶數字文旅行業副總經理任剛介紹,螞蟻集團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導下,與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等機構合作,升級了境外人士來華移動支付服務,可廣泛用于餐飲、商超、住宿、觀光景點、交通出行等日常消費場景。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衛紅介紹,該企業已接待一批外籍遊客,特別推出體驗上海的浪漫與咖啡文化、閱讀上海獨特的建築等主題微旅遊線路,讓他們領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城市建設發展成果。
人文交流是促進出入境遊發展的最大動力
世界旅遊及旅行業理事會(WTTC)近日發布報告稱,看好中國旅遊經濟復蘇的前景,全球旅遊業也將見證因中國遊客出行帶來的巨大復蘇。世界旅遊及旅行業理事會(WTT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朱莉婭·辛普森認為,中國遊客期待進一步探索全球目的地,各國遊客也期待前來感知文化底蘊深厚、風景絕美、熱情友好的中國。
中國旅遊研究院專項調查顯示,中國遊客更重視的因素由高到低排序為“旅遊産品的性價比”“旅遊過程中衛生狀況”“旅遊産品的豐富度”等,人們正從傳統的走馬觀花遊轉向深度的文化遊和特色遊。境外旅遊機構也觀察到,中國人更加願意加入私家團和精品小團,更青睞高品質、個性化、差異化的沉浸式旅遊體驗。
埃及旅遊促進局主席阿穆爾·阿勒卡迪建議,埃及青年也流行“旅行結婚”,“如果能來中國‘度蜜月’那一定很酷!他們需要更多途徑了解到中國文化旅遊資源的豐富多彩。”
從客觀條件來説,出入境旅遊市場恢復仍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3年暑運期間,日均國際客運航班恢復至2019年暑運同期的43.83%。周衛紅等業內人士也坦言,除了簽證辦理時間較長等因素影響,境內外優質的酒店、人才、在地遊玩項目等資源也仍然在恢復當中。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提出,建立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格局。世界上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並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建議,各國要穩步開放旅遊市場,恢復航班、導遊、酒店等旅遊産業供應鏈,關注遊客旅行方式、消費觀念的變化和品質訴求。他同時展望:“中國對世界旅遊業的貢獻,將不再僅僅是增長的出境旅遊消費和出境旅遊人次,還包含中國對新時代旅遊業的理解、思想、智慧和力量,並將和世界各國一起努力共建開放、共用為主基調的文明旅遊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