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溫州千年古坊墨池坊中,在溫州市歷史街區文化保護建設指揮部、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指導下,由新華智雲打造的浙江省首個數字鄉賢文化體驗館——“玉介園文化體驗館”正式開館。
玉介園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由明代溫州望族英橋王氏所建。民國時期,著名文人冒廣生在舊址修甌隱園。新華智雲通過海量文化挖掘,靜態與數字化聯動的呈現方式,生動展示數百年間兩代鄉賢的文化雅趣與公共貢獻,為新時代鄉賢文化的挖掘、塑造與傳播提供了範本,也是踐行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最新案例。
“何以清池喚墨池,昔年臨池有羲之”,明代狀元周旋的一首詩道出了“墨池坊”的淵源。作為見證溫州1700年建城史的文化地標,墨池坊的故事貫穿其中。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此臨池作書,宋代書法家米芾則書“墨池”以紀念,明代狀元周旋在此作詩,明代溫州望族英橋王氏代表王叔杲於此修築玉介園,清代官員黃大謀再書“墨池”,清末詩人戴文俊則有《竹枝詞》以追憶,民國初年著名文人冒廣生倣玉介園修“甌隱園”。
建國後,這裡依次作為人民政府駐地、人民公園,再到如今煥然一新的文化地標“墨池坊”。
作為“墨池坊”中常設展館,玉介園文化體驗館以鄉賢文化為核心,通過文化大數據&&,從人、時、地、物、詩文等維度,深入挖掘文史資料和地方志,並且結合古代家譜數據,系統全面地梳理出明代鄉賢英橋王氏的朋友圈、學脈圖,以及其造福家鄉、傳承文脈的巨大貢獻。
英橋王氏被譽為明代“溫州士族之冠”,文脈昌盛。新華智雲文化大數據&&挖掘顯示,英橋王氏在明代出了十余位文武進士,冠絕溫州。英橋王氏中的王激,為王陽明親傳弟子,這在《王陽明全集》中有明確記載,並與《傳習錄》作者之一的徐愛交好。大數據還挖掘出,王激的同榜進士中,有日後成為明朝首輔的徐階、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其弟子中,還有明代狀元羅洪先。
作為明代鄉賢的傑出代表,玉介園的修築者王叔杲,於國、於家鄉,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新華智雲文化大數據&&挖掘顯示,於國,王叔杲文武雙全、經致事功,在三吳為官期間,修築水利,改善民生,寫下《三吳水利考》以資政,贏得百姓擁護;他還曉暢軍事,與抗倭名將戚繼光、譚綸交好,運籌帷幄,擊敗入侵倭寇,守護一方安寧。
於家鄉,王叔杲熱心鄉邦文獻,溫州多處文化地標因其整修而得以保存至今;為抗擊倭寇、保家衛國,與其兄王叔果傾盡家財,為家族修築“永昌堡”,現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為將如此豐富的文化信息集中展示,玉介園的“英橋王氏”數字展項中,整合時間軸、人物關係圖譜、大事記、人物生平等多維度信息,海量信息在一屏中得以呈現,游客互動點擊即可了解。
對於英橋王氏、冒廣生所寫之書、所做之事,通過線上展館予以擴展,生動呈現古代鄉賢富而思文、造福鄉里、公共意識、社會擔當的精神,為當代鄉賢文化的塑造提供滋養。
據悉,在墨池坊中,與玉介園文化體驗館同時開展的,還有11處各類展陳,為期一個月,以紀念溫州建郡17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