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如何影響電信網絡詐騙防範治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17 09:08:38
來源:人民郵電報

數字人民幣如何影響電信網絡詐騙防範治理?

字體:

  數字人民幣即人民幣的數字化形式,具有國家信用背書與無限法償能力,是中國人民銀行為應對私人數字貨幣(如比特幣、Facebook的Libra等)對法定貨幣主導地位的威脅,防範潛在金融風險,自2014年啟動研發的一種法定數字貨幣。首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已於2020年落地實施,目前第二批試點工作正在陸續開展。中國人民銀行將逐步擴大試點地區、場景,更新支付模式,後續將在用戶端提供貸款、理財、保險等線上金融産品,在企業端提供數字營銷、供應鏈管理等增值服務。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數字人民幣能夠大幅節約社會成本,為人們創造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方式。然而,狡猾的詐騙分子善用熱點,可能利用人們對數字人民幣知識背景及應用場景的認知盲區,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

機遇與挑戰並存

  數字人民幣作為貨幣演進的新階段,其推廣是大勢所趨。發揮數字人民幣優勢將對詐騙綜合治理産生積極影響,而傳統人民幣、私人數字貨幣卻不具備或無法提供同等的優勢或能力。

  首先,數字人民幣是可控匿名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一般需要實名認證,綁定個人相關賬戶,屬於緊耦合模式,用戶數據被&&掌控,不利於個人隱私保護。與此相反,在賬戶松耦合模式下,使用數字人民幣的用戶不需要綁定銀行賬戶,用戶支付信息被打包加密處理,在交易和流通過程中始終以匿名形式存在,商戶&&無法直接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同時,用戶實名信息、最終交易金額、交易流向和資金鏈條可以且僅對央行開放。因此,數字人民幣交易有利於個人信息安全及隱私保護,杜絕部分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機構追蹤並獲取大量用戶的賬戶、交易、信用等信息,減少挖掘用戶數據、推送金融産品等行為,降低因用戶個人信息洩露導致的精準詐騙風險,使用戶遠離假冒電商客服虛假退貨、退款,冒充網貸,互聯網金融&&虛假消除校園貸、不良信用記錄等各類詐騙。

  其次,數字人民幣是電子化可回溯的。詐騙分子使用數字人民幣交易時,當某一環節被發現異常,相關部門通過法律程序和技術手段,可以迅速凍結贓款,阻止繼續流動,然後根據數字人民幣的交易信息定位詐騙人員。這樣不僅實現了完整的資金流向取證,而且對詐騙個體及團夥的角色分工、性質判定、定罪量刑等起關鍵證據作用,實現以最小成本達到快速止損、追蹤溯源、挖掘詐騙團夥等多個目的。私人數字貨幣則不具備這樣的優勢。以2019年3月浙江溫州集資詐騙案為例,詐騙團夥依託某APP&&,以許諾超高投資回報的手法,誘騙受害人將持有的比特幣、以太坊等私人數字貨幣存入該&&進行投資理財。詐騙團夥在得逞後攜資“跑路”,從&&錢包向外轉移吸取的數字貨幣,在對資産多次拆分安置後,最終充值進入多家交易所,再通過交易所提供的場外交易&&兌換成法幣,並提取到銀行賬戶完成變現。此案件難點在於追蹤數字貨幣從資金池到交易所的轉移過程,該階段如何去除人為干擾、使複雜問題簡單化尤為重要,而數字人民幣從技術上為解決此問題提供了路徑。

  但與此同時,數字人民幣在應用實踐中也帶來了風險與挑戰。

  從電信網絡詐騙風險角度來看,首先詐騙上游黑灰産交易持續旺盛。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網購産業運營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2020年,手機淘寶活躍用戶數總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8月活躍用戶數較2020年1月增加了5521.7萬。數字人民幣的權威推廣,使缺少銀行賬戶的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網購群體規模將迅速擴大,大批被激活的網購用戶可能成為詐騙分子的新目標,詐騙鏈條上游獲取個人信息、電話卡、銀行卡、對公賬戶“四件套”等黑灰産交易將更加活躍,為中下游相關詐騙群體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其次,詐騙手法、模式將持續翻新。數字人民幣憑藉交易成本較低、實時到賬的特點,對各種金融機構具有較大吸引力,金融服務應用將進一步繁榮。詐騙分子翻新詐騙腳本,設計新的詐騙模式,依靠成形的詐騙鏈條,倣造各類APP,吸引人們進行虛假投資。例如,近期已出現數字人民幣紅包陷阱、數字人民幣投資陷阱、假冒數字人民幣錢包APP的詐騙形式。最後,電子支付安全防護低水平群體受騙風險持續增加。數字人民幣的易用性將惠及不方便開辦銀行賬戶的老年人或16周歲以下的青少年,使他們能夠享受便捷的數字支付乃至金融産品與服務。但老人或青少年往往對智能終端接受程度不高,安全防護意識不強,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誘騙對象。因此,在線支付、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將明顯增加該部分人群的受騙風險。

  從防範治理角度來看,一方面,詐騙團夥分散交易問題更加突出。人民幣數字化將增強人們對移動終端及應用程序的依賴性,增加其用戶黏性。這在客觀上使詐騙分子擁有了更為廣闊的作案空間,可加緊利用技術手段實施遠程無接觸式詐騙。例如,分散在境內外的詐騙分子利用GOIP、多卡寶等智能群呼設備,通過電話或即時通信工具,遙控受害人登錄釣魚網站、虛假APP,或者掃描二維碼完成轉賬支付操作。在跨境場景下,跨境交易的真實性無法審核,跨境應用匿名難以追溯,打擊違法違規活動成本將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技術防範需求極為迫切且難度增大。由於線下交易轉為線上交易後,銀行實體服務需求減少,現場止付或者抓捕詐騙取款人員等手段無法奏效。同時,在線交易類APP數量不斷增加,其交易合法性只能依靠內嵌的後&服務程序判斷,故實施全面信息監測、分析研判及遠程止付提醒等成為詐騙防範治理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跨行業、跨&&技術防範難度系數不斷加大,覆蓋範圍、服務精準度和時效性要求提高,對調度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要求也不斷提高。

如何制定有效風險防控策略?

  在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數字人民幣對電信網絡詐騙防範治理的影響是全方位且持久深遠的,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既有即時影響,也有長遠影響。中國人民銀行正在對數字人民幣加緊部署測試、調整技術方案、制定監管策略。相關部門根據電信網絡詐騙發展形態,也在不斷完善治理舉措、改進技術手段、優化策略布局。因此,各部門、各行業應着眼長遠、立足本職、順勢而為,借助數字人民幣推廣契機,制定有效的風險防控策略,形成千鈞之力全面打擊詐騙産業鏈條。

  在試點推行階段,金融監管部門應充分重視數字人民幣相關詐騙風險防控策略的制定。一是完善數字人民幣交易信息保護。加快開展數字人民幣信息保護立法工作,強化數字人民幣體系的安全性。二是明確傳統貨幣與數字人民幣互轉的交易規範和門檻,防止詐騙分子利用規則漏洞分流資金,人為設置追溯屏障。三是與相關部門合作,共同研發及時止付、資金流追蹤溯源、詐騙團夥挖掘等技術,對詐騙參與人員實施精準打擊。在實踐應用階段,宜從以下四方面入手,加強詐騙風險防控。

  完善法律法規。公檢法部門應圍繞數字人民幣提供的證據鏈條,明確電信網絡詐騙上中下游相關犯罪行為的認定規則、量刑規則,加大對黑色産業鏈的打擊力度,同時加大處罰力度,大幅提高詐騙成本。

  強化技術防範。各行業宜會同金融監管部門,以數字人民幣資金流信息為主線,共同推進各類渉詐線索數據的共享融合及應用,加快構建大數據管控&&,實現快速追蹤溯源機制,提升對詐騙相關黑灰産的打擊能力。信息通信行業可重點圍繞涉詐域名/網站/移動APP、智能群呼設備等資源工具,尤其是對在線交易類APP,強化實時監測、快速發現、及時止付與處置和用戶防範提醒的能力。

  加強管理規範。信息通信行業、金融行業等應聯手加強在線交易類APP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開展涉詐APP的清理整頓工作;區分用戶群體,採取差異化管理策略,如針對在線交易類業務中安全防護水平較低的用戶,在業務流程、宣導機制等方面制定詐騙風險防範預案,降低用戶受騙風險。

  深化協同治理。借助數字人民幣推廣契機,國內相關主體與國際社會展開充分合作,共同打造詐騙治理生態體系,通過實時共享信息、提升態勢感知、統一評價體系等融通機制,加強協作,最大化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數字人民幣作為時代的産物,將在商業社會引起廣泛的經濟形態乃至社會關係的變化。依據目前中國人民銀行主導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情況、業界觀點及社會關注,不難預測,隨着數字人民幣的推行,人民幣的受眾將更加廣泛,交易支付領域將進一步革新,在線金融服務應用將日漸豐富與完善。

  目前,推行數字人民幣可能加大電信網絡詐騙風險和防範治理難度,同時也因可控匿名的特點具有傳統人民幣、私人數字貨幣無法比擬的優勢,對電信網絡詐騙資金鏈條溯源、有效打擊詐騙團夥起到關鍵作用。本文以當前信息通信行業詐騙防範治理思路為基礎,立足法律法規、技術防範、管理規範、協同治理4個維度,提供針對性舉措建議,期望各行業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實踐不斷與時俱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董亞萍 魏薇)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