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用:以跨越式發展夯實數字底座-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5/24 06:35:28
來源:人民郵電報

共建共用:以跨越式發展夯實數字底座

字體:

  新建鐵塔共用率從14.3%大幅提升至81%,相當于少建新塔92萬座,節省行業投資1650億元,減少碳排放2492萬噸,節約土地5.1萬畝……

  這一組亮眼的數字,來自中國行動通訊業30多年飛速發展中的一次重要變革——2014年7月18日,在國務院的推動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聯合出資設立國有大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企業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因共用而生的中國鐵塔,擔負起深化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用、支撐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戰略落地的使命。中國行動通訊業自此邁上了共建共用的集約化高品質發展之路,書寫出5G新基建創造“中國速度”、數字化轉型打造中國模式的絢麗篇章。

從14.3%到81%:共建共用實現跨越式發展

  “鐵塔拔地起,信號傳千裏”。支撐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落地,離不開通信鐵塔這個資訊通信基礎設施。2013年,我國行動通訊業因4G牌照的發放而正式邁入4G時代,通信鐵塔卻面臨著越建越多、越建越密的挑戰。如果電信運營商繼續採用此前分別建設的模式,不僅會出現“雙塔並立、多塔林立”的情況,更會帶來資源的巨大浪費,導致全行業投資效率不高。只有從體制上根本解決重復建設的難題——電信運營商剝離通信鐵塔及配套設施,合力建設一個鐵塔資源共用平臺,進而提高全行業的共建共用水準,我國4G乃至接下來5G的發展才能踏上“多快好省”之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鐵塔應運而生。

  138.8萬個,是中國鐵塔與三家電信運營商完成的鐵塔資産交割規模,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更是黨和國家賦予中國鐵塔的變革重任。138.8萬個鐵塔站址遍布全國31個省(區、市)各個角落。從高山叢林到平原溪流,從大漠戈壁到雪域高原,從邊陲海島到城市中心,鐵塔人歷時一年多用腳步“記錄”了每一個鐵塔站址,自2015年10月正式啟動全面的業務運營。

  203.8萬個,是中國鐵塔2021年年底包含新建鐵塔在內的全部塔類站址資源,也是共建共用的跨越式發展成果。中國鐵塔自成立以來,新建鐵塔站址中農村及鄉鎮站址佔比高達62%,西部12個省(區、市)中多數地區站址數量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準,貴州、寧夏、重慶、四川等10個省(區、市)實現行動通訊站址規模翻番。“凡有人煙處,皆有通信塔。”遍布全國各地的200多萬座通信鐵塔,令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的通信網絡布局更加均衡,有效地彌合了“數字鴻溝”,有力地加快了網絡扶貧和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的進程,為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及建設網絡強國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成立的新國企,中國鐵塔成立七年多來,不僅實現了鐵塔站址數量大幅增長了1.35倍,更在堅持“能共用不新建、能共建不獨建”的理念下,將新建鐵塔共用率從14.3%提升至81%,相當于少建新塔92萬座,節省行業投資1650億元。

  共建共用的跨越式發展,高效率、低成本地驅動了中國行動通訊業在全球率先建成規模最大、品質最好的4G和5G網絡,進而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夯實了網絡底座。

100%共建共用:5G新基建跑出“加速度”

  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累計建設5G基站260萬座,5G用戶普及率到2025年提高到56%……這是我國“十四五”規劃向行動通訊業提出的明確要求。作為數字世界的底座,5G已經同水電一樣成為公共性基礎設施,一方面迫切需要在建設中同水電一樣獲得各方面的支援,另一方面也希望同水電一樣“無影無蹤”地融入人們的生活。

  在設立五周年的雄安新區,盡管處處5G信號滿格,但卻很難看到過去印象中通信塔林立和線纜盤根錯節的亂糟糟景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雄安新區在規劃伊始,就實現了通信網絡和城市的規劃合一,保證通信網絡能夠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和重要組成部分,保證後續數字城市建設順利開展。”雄安新區首席資訊官張強給出了答案,而共建共用則是具體實踐中的方法論。在雄安新區的5G新基建中,中國鐵塔從推動共建共用入手,充分發揮組織、推動、引領作用,在三家電信運營商的協同推進下,在新區基本實現了機房、設備、網絡的共建共用,最大限度減少了重復投資,加快了建設速度。5年來,中國鐵塔在雄安完成5G宏站建設項目1700余個,100%實現了共建共用。

  如同雄安新區一樣,越來越多城市、鄉村的5G網絡建設,正在書寫著5G基站建設100%共建共用的故事。來自中國鐵塔的數據顯示,自5G商用以來到2021年底,中國鐵塔累計承建5G基站超過122.6萬座,97%通過共用存量資源實現。

  共建共用作為5G的全新建設模式,還在有力推動政府將通信基礎設施納入水電氣暖等工程建設項目許可審批流程,從而進一步提高資源統籌的科學性,大幅降低基站選址難度以及運營成本,進一步加快5G網絡的建設。

  “跑一次就能辦好工程通信配套審批。在工程建設許可階段就將通信設施和水電氣暖一起審批,科學規劃提前預留相關空間等資源,為建成後具備良好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將來我們樓盤5G信號好,肯定能賣得更好。”近日,在山東省臨沂市政務服務大廳,在通信服務窗口辦理通信審批業務的某開發商負責人説。山東省圍繞“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服務目標,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中國鐵塔在山東省通信管理局的指導下協同三家電信運營商,依托山東省通信行業協會,以審批制度改革為契機,大力推動通信基礎設施像水電氣暖等公共設施一樣納入工程建設項目許可審批,進駐各地市政務服務大廳。

  截至目前,通信基礎設施進駐政務審批大廳已在全國391個城市實現,今年有望在全國所有城市實現。這一消息無疑令整個通信業倍感振奮。

從通信塔到數字塔:跨界共用夯實數字底座

  面對滾滾而來的數字化大潮,為了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共建共用並未止步于通信業內。將“通信塔”打造為“數字塔”,是夯實數字底座最基礎的一步,也是跨界共用的重要一步。

  變“社會塔”為“通信塔”,這是通信産業“由外而內”推進共建共用的一次創新。為了解決站址難題,中國鐵塔與三家電信運營商協同,在基站建設中大量採用燈桿、監控桿、電力塔、交通指示牌等社會資源。這樣一來,共用的范圍從行業內走向了行業外,網絡部署更快、成本更低。

  變“通信塔”為“數字塔”,則是通信産業“由內而外”進一步做大共用文章,實現一塔多用,更高效地驅動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國計民生的關鍵一步。遍布全國各地的200多萬座鐵塔,成為提供數據採集、中高點視頻監控業務的天然基礎。中國鐵塔與中國地震局合作,助力建設地震烈度與預警監控係統;與國家林草局合作,助力開展森林草原防火監控;與農業農村部合作,助力建設漁政執法係統,服務長江十年禁漁;與水利部合作,助力開展河湖水利監控。截至目前,中國鐵塔已經為農業、環保、水利、國土、林草、應急、地震、北鬥導航等30多個行業提供了基于鐵塔站址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服務,從而進一步放大了鐵塔的共用效應。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共建共用的網絡建設新模式,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通信行業的一次重要變革,以跨越式發展遞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席卷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浪潮,共建共用也必將引領通信業多快好省地夯實數字底座,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澎湃動力。(記者 姚春鴿)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