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寶與銀聯雲閃付壁壘正逐漸“破冰”——支付互聯互通誰受益最大-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29 07:51:54
來源:經濟日報

微信、支付寶與銀聯雲閃付壁壘正逐漸“破冰”——支付互聯互通誰受益最大

字體:

近期,微信、支付寶先後公布了與銀聯雲閃付推進互聯互通的進展情況。這標誌着支付機構之間的壁壘正逐漸“破冰”。

目前,支付寶已向銀聯雲閃付開放線上場景,首批覆蓋85%淘寶商家。支付寶工作人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預計支付寶與銀聯雲閃付在明年3月將實現全國收款碼掃碼互認。微信也發布聲明稱,微信支付已與銀聯雲閃付實現線下條碼互認互掃,銀聯雲閃付全面支持Q幣、QQ音樂和騰訊視頻的充值服務,微信小程序也逐步支持雲閃付支付。

打破壁壘是必然

近年來,不同支付機構之間存在一道壁壘。之前二維碼支付服務市場較為混亂,線下互相排斥競爭對手的支付服務,線上不同&&的App之間也呈現割裂狀態,其他&&的支付服務不可選。如今在商場或是餐廳,收銀處擺放多個二維碼已是常態。

“&&公司天然具備贏者通吃屬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市場壟斷會降低創新效率,國內部分&&公司通過交叉補貼等方式搶佔市場,獲得市場支配地位後實行排他性政策,如排斥競爭對手進入&&、提供服務,二維碼支付業務僅支持科技集團內部相關App掃碼支付等。

對於支付市場的亂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也&&擔憂,“部分支付機構使用低價傾銷、交叉補貼等不公平競爭方式搶佔市場份額,壟斷用戶、流量、數據,限制其他機構競爭。長此以往,不僅不利於自身創新,還會擾亂市場秩序,壓制産業創新,進而削弱我國電子支付總體的領先優勢”。

“&&之間的相互分割,就會造成信息、資金、人員以及數據等一系列要素的分割。”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這種分割衍生出很多問題,如&&要求商戶或者用戶去作選擇,商戶和消費者面臨“二選一”甚至“多選一”的局面,這無疑將明顯提高商戶成本,是對用戶選擇權的不尊重,更會阻礙企業創新。

范一飛列舉了一組數據:歐盟去年發布的研發支出,全球企業50強中,阿里、騰訊分別位列第26位和第46位,遠低於美國谷歌和微軟等企業。“與國際科技巨頭相比,我國大型科技公司研發重點多集中在應用領域,包括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在內,基礎技術創新不足,研發投入偏少。”

支付互聯時代將至

隨着支付互聯互通時代的到來,支付機構之間打破壁壘、相互開放支付接口將成必然。“支付行業互聯互通既是監管的要求,也是行業發展到當前階段的必然選擇。”王蓬博認為,支付業的分割不僅會阻礙中小企業的創新和行業應有的變革,還會加大行業的流通成本,違背互聯網的本意和初心,一定要努力促進支付行業自身變革。

“支付互聯時代將至。”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認為,支付寶、微信分別向銀聯雲閃付開放支付場景,意味着外部支付方式開始進入這些“巨頭”的生態之內,這有助於打破支付壟斷,促進支付市場充分競爭。

對於支付業互聯互通的方向,金融監管機構已經定調。范一飛強調,要聚焦公平競爭,推動&&企業有序開放支付接口,不能僅考慮某一家機構,要真正向所有支付機構開放,嚴禁排他性、歧視性支付協議。

央行在2019年9月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已明確提出,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

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支付行業互聯互通全部實現,關鍵還要看支付寶、微信支付二者之間的互掃互認。支付寶、微信支付實現互聯互通只是時間問題,無論從監管機構的決心還是商業基礎設施的運行,互聯互通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是機遇也是挑戰

互聯互通之後,支付行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

王蓬博認為,行業格局在短期內並不會改變。當前,微信和支付寶在市場上佔據“大頭”,用戶已經養成了使用習慣,再加上各自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務,這使得互聯互通後,兩家支付機構現有的份額不會明顯改變。

在互聯互通過程中,支付機構必然會面臨不少新問題。王蓬博舉例説,如微信和支付寶互聯互通後,顯然會影響到各自的流量。此外,互聯互通後形成的數據歸屬和分潤問題也待厘清,前者決定了産業鏈地位,後者在支付利潤越來越微薄的時代決定了&&的收入上限,這些細節都需要支付機構之間去協商解決。

但對於消費者而言,支付互聯互通顯然是好事。“消費者將有更多選擇權。”蘇筱芮&&,如今,支付寶、微信向雲閃付等開放支付場景,意味着巨頭自有生態圈內的用戶將基於自身偏好擁有更多支付選擇權,進而倒逼各類支付主體做好支付體驗、深耕用戶精細化運營。

“互聯互通所帶來的支付巨變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蘇筱芮説,對於此前憑藉行業優勢地位來展業的支付巨頭而言,多年積累下來的“護城河”能否繼續吸引與留存客戶,未來同樣充滿了不確定性,對於各支付機構而言,均需重新思索在充分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下,如何憑藉先進的技術水平與優質的服務來立足市場。

“用戶將會‘用腳投票’。”王蓬博認為,長期來看,支付仍受制於對場景的控制。以支付為入口的流量會慢慢分流,誰家對相關場景的掌控程度更深,或者説在整條産業鏈上更有話語權,消費者就會選擇誰。(記者 陳果靜)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