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體式科技人才培養計劃體系
科技新星計劃通過與依託單位共同推薦選拔、培養管理,對科研單位的科技人才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詳細]
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離不開科學教育,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詳細]
為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松綁”
優化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為科研人員創新“松綁”,是北京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一大方面。[詳細]
奔跑吧,科技創新中心!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五年,雖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片段,但它總能夠定格下那些重要的歷史瞬間。[詳細]
- “科技新星”專欄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與新華網共同開設,展現青年科技帶頭人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進程中,積極進取的科研精神,意義深遠的科研成果,勇攀高峰的精神,拼搏奮鬥的作風,勇於創新的意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人才強國戰略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礎支撐,十九大報告特別對青年寄予了厚望,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求各部門、地方和機構要堅持人才優先,源源不斷地選拔、儲備、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青年人才。1993年北京市批准設立“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專門重點培育和資助35歲以下、具有較高素質和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員。今年是科技新星計劃實施的第25個年頭。科技新星計劃將進一步貫徹與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着力培育首都青年科技人才隊伍。
-
許文濤:富有情懷和擔當的科研人
在崇高的榮譽與日增的學術地位面前,許文濤始終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永遠保持科學家本色,刻苦鑽研不松勁,無私奉獻無止境。[詳細]
-
田貴華:致力於中醫藥臨床研究規範化與國際化的女郎中
她矢志不渝、勇於創新,一顆醫者的赤誠之心如山溪清泉般清澈見底;她以熾熱的愛去擁抱和傳播中醫文化,用心血澆灌中醫藥臨床研究之花。[詳細]
-
陳金龍:為糖尿病足患者注入希望之光
在群星璀璨的創業大軍裏,有一位穩健嚴謹的中年男性格外引人注目,他為糖尿病潰瘍患者撐起了一片藍天,備受國內外業界翹首的嘆服。[詳細]
-
潘興瑤:精細化管理城市洪澇過程,支撐北京海綿城市建設
久居北京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那場令人驚怵瞠目的“7·21”特大暴雨。這場突兀而來的災難,讓潘興瑤看到了作為一名科學家的責任與使命。[詳細]
-
李舟:尋找生生不息的能源 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
人們常説: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李舟看來,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他用生命不息的能量支持着抽象思維的奔騰,物化為永不枯竭的能源。[詳細]
-
馮芝恩:高水平口腔腫瘤前瞻性數據庫和組織庫的踐行者
一身白大褂,由內而外散發着談吐儒雅的氣質,坐在記者面前的馮芝恩教授,燦爛的笑容洋溢着帥氣與陽光,伴隨着整個採訪過程的始終。[詳細]
-
索智:與道路“城市病”結緣 足跡綿延不息
“要致富、先修路”。他深知城市道路在發展中國家國民經濟建設中所處的地位,因為城市道路那綿延不息的足跡已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詳細]
-
何召鋒:把虹膜識別做大做強是我始終不渝的心願
將虹膜識別事業做強、做好、做大,為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虹膜認證服務,是何召鋒最大的心願。[詳細]
-
沙超群:計算力改變世界
從技術創新走向産業化,讓系列創新産品走出實驗室,進而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領域,這是沙超群所走的創新之路。[詳細]
-
趙金平:創建綠色家園 讓我們住得更好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生態文明建設迎來了發展新時期。面對綠色發展這一新考題,趙金平把推動綠色建材産業發展作為探路者的使命與擔當。[詳細]
-
鐘其頂:一個富有使命感和責任擔當的食品科技工作者
他渴望長成一棵綠茵場上的常青樹,為建立高水平的食品國家標準和科技監管體系,解決食品産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奮鬥不止。[詳細]
-
魏煒:精心譜寫藥物製劑的科研新華章
作為國內自主培養的青年科研人員,魏煒鼓勵國內的青年科研者,搞科研要滿懷自信、永葆初心,以永不懈怠的努力打出科研事業的朗朗乾坤。[詳細]
-
范謙:揭示“衰老”的奧秘,甘做“摸象”的盲者
在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範謙看來,有信念的醫者自將視拯救生命為天職,並有一顆堅持到底的心,不惜一切地守護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詳細]
-
張維軍:骨科機器人“天璣”突破骨科手術“禁區”
在全球醫學領域,脊柱和骨盆髖臼一直是骨科手術界難啃的骨頭。在骨科機器人的幫助下,北京積水潭醫院成功挑戰了脊柱外科手術的禁區。[詳細]
-
劉佔省:開拓創新做表率 BIM技術領先鋒
為了讓建築實現施工信息化管理、安全動態化監測、運維智能化控制,劉佔省博士以“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交出了滿意的答卷。[詳細]
-
潘兵:矢志光測力學 鐫刻嚴謹畢生信念
十五年如一日,專注於光測力學方法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其成果斐然,詮釋了北航潘兵教授砥礪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追求。[詳細]
-
蔣靖坤:科技治霾 打贏藍天保衛戰役
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靖坤看來,對大氣污染有效的控制和治理離不開科學研究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詳細]
-
滕楓:有機光電子——神奇美好的未來
正如滕楓寄予廣大學子的厚望——熱愛、執着、腳踏實地,這簡單的三個詞,不僅囊括了他往昔與未來的科研生涯,也是青春無悔的最好注解。[詳細]
-
鐘海政:弘揚延安創業精神,拓展學科交叉創新領域
2010年加入北理工,7年間,鐘海政不斷發揚這所軍工院校的“延安創業精神”,他和他的團隊已經成為推動量子點技術應用的弄潮兒。[詳細]
-
關宇光:精研愈癇 解患之懸
一聲熱情的問候伴隨着急促的腳步聲,剛剛結束臨床診治的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副主任醫師關宇光走進辦公室,幾分和藹,幾分幹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