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8%的生物制藥公司已部署AI模型,新藥研發周期從10年壓縮至1.5年,成本從10億美元降至百萬美元級別。”中國科學院院士湯超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上拋出的這組數據,揭開了AI從“炫技舞&”邁向“實用戰場”的神秘面紗。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舉辦的這場科技盛宴,不再是機器人跳舞、算法炫技的獨角戲,而是一場AI技術深度融入生活常態、賦能産業革新的全景展示。
從“能做什麼”到“做了什麼”:
應用場景的破壁之旅
展場裏幾乎無處不在的機器人,有的主打運動能力又跑又跳,有的側重技能心靈手巧,還有的聚焦認知與交互凸顯智商。圍觀的人群眼裏看得熱鬧,嘴上都在問:“它能幫我幹嗎?”這種樸素的問題,恰恰道出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現實應用的核心命題。
曾幾何時,AI展示總難逃“雜技表演”的窠臼——會跳舞的機器人、能下棋的程序,“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如今,這樣的疑問正在被無數鮮活案例消解。
在南鋼集團的特種鋼研發車間,AI系統如同經驗老到的師傅,通過分析數萬組冶煉數據,精準測算出特種鋼的最優配方,大幅提升研發效率。這種從“試錯摸索”到“精準計算”的轉變,正是AI打破産業壁壘的生動注腳。紡織廠裏,AI視覺大模型如同不知疲倦的質檢員,在針織緯編機上實時識別布料瑕疵,準確率比人工提升3倍,讓“織布即驗布”的夢想照進現實。
醫療領域的變革更觸動人心。AI影像診斷系統在基層醫院扎根,讓偏遠地區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精細診斷;智能手術機器人精準操控器械,將創傷面積縮小至毫米級;藥物研發&&日夜運轉,把抗癌新藥的篩選周期從數年壓縮至數月。《中國AI醫療産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8年該領域規模會達1598億元,數字背後是無數生命被改寫的可能。
金融服務也因AI煥發新生。智能客服能聽懂方言裏的細微訴求,批量生成的個性化投資方案精準匹配每個家庭的財務狀況,風控系統在毫秒間識別欺詐交易。更令人驚喜的是,這些變化並非頭部機構的專屬,社區銀行的櫃員正借助AI工具為老人講解理財産品,小貸公司通過智能風控為農戶發放春耕貸款。
從“冰冷數據”到“生活溫度”:
民生服務的浸潤式滲透
在上海世博展覽館的“WAIC裏·技能大舞&”,具身智能的展示少了些花哨,多了些“煙火氣”。機器人剝鵪鶉蛋時的輕柔力度、煮串串時對火候的精準把控,甚至寫書法時筆鋒的抑揚頓挫,都透着對生活細節的理解。一位圍觀的阿姨笑着説:“以前看機器人像看科幻片,現在覺得它們真能&&做家務了。”
這種“科技落地感”在城市各個角落蔓延。酒店裏,30秒刷臉自助入住取代了排隊等待,智能客房能根據客人習慣自動調節燈光和溫度;辦公樓內,AI會議系統實時生成雙語紀要,節能系統讓空調在員工離開後自動進入休眠模式,一年省下的電費夠買更多的辦公電腦。
交通出行的變革同樣深刻。端側多模態大模型讓智能駕駛系統能看懂行人過馬路的微表情,預判騎行者的轉向意圖,把“馬路殺手”的隱患降到最低。有司機感慨:“現在的導航不僅認路,還知道哪突然修路,比老司機還靠譜。”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破局”:
産業生態的共建之路
大會簽約&的數字印證着AI的市場熱度:截至7月28日14時,簽約32個項目、450億元投資額、162億元意向採購金額,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傳統企業擁抱變革的迫切心情。但在熱鬧的簽約儀式之外,專家的討論更顯冷靜——當AI從“錦上添花”變成“剛需支撐”,數據孤島、算法黑箱、倫理風險等深層問題浮出水面。
“現在60%的投入在算力上,數據投入僅佔15%。”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79%的行業大模型失敗案例證明,沒有高質量數據支撐,再先進的算法也只是空中樓閣。醫療數據因隱私保護難以流通,製造企業的工藝參數被視作商業機密,這些壁壘讓AI難以形成跨域合力。
破解之道藏在“開源開放”的共識裏。國務院國資委推出的“煥新社區”&&,正嘗試匯聚多樣化國産AI算力、優秀開源基礎模型和央企特色行業模型、高質量數據集、豐富的智能體、開發工具鏈等優質資源,讓AI像水電一樣成為普惠性基礎設施。在這個生態裏,車企能共享路況數據訓練自動駕駛,醫院可調用通用醫療模型優化診斷,中小企業不必重復“造輪子”就能享受AI紅利。
從“未來時”到“進行時”:
智能時代的清醒認知
當AI能寫代碼、做診斷、搞研發,關於“機器取代人類”的焦慮就未停止。但在大會現場,更多人看到的是“人機共生”“人機共治”的可能——外科醫生操控機器人完成精密手術,設計師與AI協作優化産品外觀,教師借助智能系統實現個性化教學。就像紡織工人從驗布&走向質檢算法的調試崗,職業形態在變革中迭代升級。
三天的大會落下帷幕時,上海世博展覽館外的智能路燈正根據天色自動調節亮度,附近醫院的AI系統在深夜分析着病歷,鋼鐵廠的智能高爐仍在優化冶煉參數。這些不事張揚的瞬間,比任何舞&表演都更有説服力:AI的黃金時代,不在於它能做到多麼不可思議的事,而在於它把曾經的不可思議,變成了習以為常的日常。
從實驗室到應用場,從炫技耍酷到惠民興業,AI的征途不是顛覆世界的狂歡,而是一場潤物無聲的革新。當技術褪去神秘光環,真正嵌入産業脈絡、生活肌理,才是智能時代最動人的圖景。(記者: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