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魔改”別走火入魔-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8 08:42:06
來源:光明日報

AI“魔改”別走火入魔

字體:

  《紅樓夢》改成“武打戲”,孫悟空騎着摩托車揚長而去……近日,多部經典影視劇遭遇AI“魔改”,相關視頻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引發大眾關注。

  經典影視劇的AI“魔改”其實是“二創”的一種。近年來,年輕人通過二次創作等方式積極主動地介入對影視文本的再生産活動。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參與式文化”的範圍大大拓展,網絡上充滿活力的交流系統增加了粉絲産品傳播的速度和規模,因此也就將粉絲行為的影響擴大到更大的文化範圍中。

  經典影視劇廣為人知,具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且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為二創的再生産與再解讀提供了豐富素材。很多網友選取其中某個或若干個人物、情節、&詞以及道具加以放大或延伸,運用剪輯、戲倣、重新拼貼等手段,創作大量可供觀看分享的衍生短視頻。這些“二創”作品在不同社交媒體&&上傳播,持續為經典影視作品注入新活力。

  這類經典影視作品的“二創”發展在一定程度是符合常理的。但如果肆意妄為,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一些“二創”在對經典影視作品進行二次編碼時,肆意對故事文本進行拼貼和剪輯,將複雜嚴密的劇情簡單化、庸俗化,剝離原作內在的藝術性與人文性。比如,網友以《三國演義》裏“諸葛亮陣前罵死王朗”的片段為素材剪輯成的鬼畜視頻,播放量上千萬,還有用《三國演義》的鏡頭和片段混剪成“女友的潛&詞”“當代年輕人生活現狀”“12星座遇到前任的反應”等搞笑視頻,也曾風靡網絡。

  近年來,隨着AI視頻生成技術的不斷成熟,“二創”的操作技術門檻大幅度降低,就連不懂視頻技術的人也能實現“傻瓜式生成”,還可以篡改視頻的指定內容,生成超現實信息,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因此,有更多人加入“二創”的行列。一些創作者為了製造出其不意的效果腦洞大開,利用新技術對經典影視作品進行置換編輯,偽造同構景觀,塑造看似真實、實則極具欺騙性的離奇新內容。比如,《西游記》裏的唐僧和女兒國國王擁抱在一起,《紅樓夢》裏柔弱的林黛玉能倒拔垂楊柳,《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戴上墨鏡指點沙場。有網友評價:“在AI‘魔改’視頻裏,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以前是電視放什麼看什麼,現在是想看什麼自己就用AI做什麼”。

  文藝作品中有“戲説”的傳統,諸如相聲《關公戰秦琼》,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歡天喜地七仙女》等,不在少數。但是此類創作之所以能被大眾接受,是因為其有能自圓其説的設定、符合常理的邏輯、幽默諷刺的底色、感人至深的情感。與之相較,有些AI“魔改”視頻完全跳出經典影視作品的劇情設定和敘事體系,把劇情和人物當作隨意調用的“素材”。這些歪曲篡改劇情,甚至含有虛假信息的短視頻粉碎性破壞經典影視作品原有的故事、意蘊、風格。如果大量傳播,容易影響大眾對經典影視作品的共同理解。比如,在視頻&&搜索“林黛玉”,結果發現前10條結果中不乏“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林黛玉倒拔魯智深”等離奇內容。有媒體將這類視頻的本質總結為“數字化對經典文化的格式化”。

  AI“魔改”視頻亂象,提醒我們重視新技術迅猛發展給既有網絡環境、價值倫理等帶來結構性衝突的問題。2024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發布《管理提示(AI魔改)》,要求各相關省局督促轄區內短視頻&&排查清理AI肆意“魔改”影視劇的短視頻,嚴格落實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審核要求。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條文。針對AI技術的開源特徵帶來的極大不確定性,我們應結合新應用場景和新形態盡可能制定適配的法律條文,明確界定AI技術的使用界限,引導創作者使用AI技術合法“二創”,鼓勵創作高質量的數字藝術作品。與此同時,加強對經典影視作品的保護,進一步加強監管,對未經授權或惡意篡改經典影視劇的侵權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加強對AI等新興技術在影視領域應用的前瞻性立法研究,避免在技術快速發展過程中,因法律出現真空地帶而滋生亂象。鼓勵AI技術開發者與影視製作機構、文化學者等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探索AI在影視創作中的合理應用方式。提高公眾審美水平和文化保護意識,倡導尊重經典、傳承經典的文化氛圍,引導觀眾主動抵制肆意“魔改”作品。

  總之,無論是進行二次創作,還是使用AI技術,都要遵循適度原則。我們必須對此保持清醒認識。再加上監管久久為功,&&壓實責任,觀眾明辨是非,我們才能更好共建共享清朗的網絡視聽空間。

  (作者:孫梟廷,係遼寧大學東北文藝振興研究院研究員)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