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禰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電致變色集成車間,工人正在貼合後視鏡部件。房曉暾攝(中經視覺)
記者近日在寧波禰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禰若科技”)生産車間裏看到,工人們正在對汽車後視鏡做反射率測試,在測試屏上顯示合格後,産品才可進入後續裝配環節。
“這種智能電致變色防眩目後視鏡是我們的拳頭産品,可讓駕駛者的眼睛不受強光刺激,有效提升行車安全。”禰若科技董事長胡克銀向記者介紹。
禰若科技位於寧波市鎮海區,是一家專注於電致變色新材料研發及其器件製造、量産、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公司深耕光學玻璃細分領域,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加大新産品研發力度,不斷拓寬服務領域,促進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現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今年上半年,企業産值突破1億元,同比增長近100%。
深耕細分市場
拿起智能電致變色防眩目後視鏡鏡片,胡克銀用電筒為記者做了個小實驗。當鏡片不通電時,透過鏡片的電筒強光很刺眼。在通電條件下,鏡面會呈現不同程度的反射率變化,使得強光不再刺眼。
據了解,智能電致變色防眩目後視鏡鏡片,採用的是電致變色新材料。“這個産品屬於汽車後視鏡領域的細分市場,很少有人專門從事産業化研究,我們做産品研發時只能摸着石頭過河。”禰若科技首席技術官曹貞虎&&。
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之源、制勝市場的關鍵。禰若科技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持續推動産品研發升級,提升産品的質量和檔次。
産品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充滿艱辛和挑戰。曹貞虎帶領研發團隊在電致變色新材料領域不斷嘗試,團隊經歷了2000多次失敗,才最終確定了産品方案並通過論證。
智能電致變色防眩目汽車後視鏡需在兩片玻璃中注入電致變色材料,外面則用框膠密封。如何保證框膠的高密封性,使其不易滲水,是一道技術難題。
為了突破關鍵技術,曹貞虎和技術團隊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幾乎天天紮在實驗室和生産現場,最終成功實現電致變色材料及器件關鍵材料的技術突破,並投入量産。
得益於創新能力提升,禰若科技已申請5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擁有1家市級企業工程中心。“行業的更新迭代越來越快,客戶需求越來越高。”曹貞虎説,公司將繼續深耕細分領域,用好技術優勢,持續研發創新,提供更多創新産品,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持質量至上
隨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公司與一些企業的合作也進一步加深。禰若科技副總經理鬱向東介紹,上個月,他接到客戶電話,稱一家廠商對禰若科技的産品非常感興趣,想到企業拜訪考察,並探討合作事宜。
“幾年前都是我們去找客戶,現在基本上是客戶主動&&我們。”鬱向東説,“産品之所以‘不怕巷子深’,主要是‘酒足夠香’。一方面在於公司具有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客戶看中公司的産品質量。目前,公司生産的産品還沒有發生過質量問題。”
“質量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絕對不能有絲毫馬虎。”胡克銀説。
為加強産品質量管理,禰若科技從崗前培訓入手,新員工需要進行不少於3個月的專業培訓,且經過測試合格後才能上崗。對於産品的性能測試,禰若科技採購先進的檢驗檢測設備,確保實驗室數據和測試端數據的高精準性,增加産品可靠性。
“電致變色材料經過160萬次通電衝擊後,性能只呈現微弱衰減,穩定性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另外,自主研發的電致變色框膠材料在破壞性的蒸煮條件下,材質穩定性能達到15天。”胡克銀介紹。
“我們不僅要把産品做好,還要探索高質量的標準,着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鬱向東説。
加快交貨周期
在禰若科技的裝配車間,工人正在對1000套智能電致變色防眩目鏡片進行出貨包裝。這批産品訂單主要供應汽車企業,從客戶提出需求到最終出貨,整個周期差不多只有3個月的時間。
“現在行業整體發展速度都很快,不僅要保證産品質量,更要提高工作效率,這樣才能搶佔市場先機。”胡克銀錶示,禰若科技的産品不僅在性能上達到了領先水平,訂單兌付速度也得到了提高。目前,禰若科技的産品訂單交付期在3個月至4個月之間。
在市場拓展和客戶服務方面,禰若科技實現了“售前、産中、出貨”的全周期高效率,並對每個訂單實行項目化管理,由固定團隊跟蹤落實。“每個訂單的項目團隊規模保持在4人左右,從了解需求、産品設計研發、生産對接等流程,做好點對點、定制化服務。”鬱向東介紹。
禰若科技還可以根據不同尺寸要求,為新能源汽車製造商量身打造個性化産品。今年上半年,禰若科技售出200萬套智能電致變色防眩目後視鏡,其中100萬套用在新能源汽車上。
在提升産能方面,企業不斷加大投入。2022年2月,禰若科技在江蘇常州市設立了新公司,投産後産能可達每年2000萬套。當前,位於寧波市鎮海區的新廠區正準備開工建設,投産後每年可生産500萬套鏡片。
“我們將始終聚焦主業、專注實業,時刻追蹤市場的最新動向,加快自主創新步伐,聚力核心技術攻關,做好每一個産品,助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對於未來的發展,胡克銀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