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領先”的星閃通信會成為未來主流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26 08:48:55
來源:文匯報

“遙遙領先”的星閃通信會成為未來主流嗎?

字體:

用星閃(Nearlink)手寫筆在平板上寫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超萬級壓感、零毫秒延遲,筆鋒更迅捷,變化更細膩,媲美實體紙筆的書寫體驗。自昨天華為新品發布會結束,華為已經集齊了“星閃F4”:平板MatePad Pro13.2英寸、配件手寫筆M-pencil3、耳機FreeBuds Pro3,以及不久前已經開售的手機Mate60 Pro。

星閃是什麼?這個升級版的“超級藍牙”為何成為此次發布會的最大亮點?它會給哪些領域帶來變革?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遙遙領先”的星閃首次“完美合體”

眾多網友圍觀的這場華為新品發布會,“遙遙領先”再度刷屏,不僅是因為余承東、劉德華的驚喜現身,更因為華為系列産品在技術創新上的全新體驗。發布會現場,由兩片綠葉交織在一起組成的星閃圖標格外搶眼,其設計靈感源自藍牙與Wi-Fi圖標的半邊交融。

和藍牙、Wi-Fi一樣,星閃也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要了解它,先要了解藍牙和Wi-Fi這兩種在我們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的通信技術。儘管應用場景相似,兩種技術的側重點不同:藍牙追求更低功耗,Wi-Fi追求更高傳輸速率,兩者沿着各自追求的目標發展了20多年,建立起了龐大的生態系統和應用場景,也築起了高高的技術壁壘。用戶希望兩者能取長補短,但在商業利益面前,這一願望始終未能實現。

幾年前,華為聯合學界和産業界共同研發更完美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發起成立“綠牙聯盟”,也就是“星閃聯盟”的前身。

“星閃的出現,首次打破了藍牙和Wi-Fi技術20多年來築成的壁壘。”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信息通信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胡宏林説,星閃無線通信系統由星閃接入層、基礎服務層和基礎應用層組成,其中星閃接入層由基礎接入(SLB)和低功耗接入(SLE)兩部分組成。SLB可以理解為Wi-Fi,擁有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時延、更高的數據傳輸效率;SLE可以理解為藍牙,擁有更低的功耗。SLB和SLE面向不同的業務需求,提供不同的傳輸服務,兩者互相補充。

2019年5月,華為發布榮耀20手機,其自帶的“超級藍牙”也就是星閃的前身。

星閃能否快速構築起産業生態圈

有了藍牙與Wi-Fi的“完美合體”,星閃技術在功耗、傳輸速度、穩定性、覆蓋面積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比如在最大連接數上,星閃支持最多4096&設備互聯,而藍牙的最大連接數是8&,最先進的Wi-Fi7是256&;在延遲上,星閃設備的時延只有25微秒,藍牙約為10毫秒,是星閃設備的40倍。

胡宏林認為,星閃最先改變的可能是影音娛樂行業。發布會上,華為重點介紹了星閃耳機支持多聲道無損音質連接的特點,而藍牙僅支持立體聲高清。在觀看高清畫質影像方面,星閃端到端的時延為30至40毫秒,藍牙為130至500毫秒,差距非常明顯。

儘管性能指標遙遙領先,但胡宏林坦言,擺在星閃面前的還有兩條並不輕鬆的路:一是産業生態,二是學術認可。也就是説,目前星閃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尚未成為行業標準,其技術細節和上下游産業鏈仍需經受考驗。

好消息是,發布會後已有許多第三方品牌開始考慮採用星閃技術生産配件。比如雷神宣布將研發一款搭載星閃技術的游戲鼠標,而對於擁有數十乃至上百個傳感器的智能汽車來説,選擇星閃恐怕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目前,“星閃聯盟”已擴展到了320多家企業,遍佈計算機、汽車、家電、網絡運營商等各個行業。如果發布會能帶動更多人對星閃的好奇心,無疑將加速這枚“雙葉圖標”走進日常生活。

更具未來感的通信技術已在路上

人們總是在一代通信技術進入大規模應用之際,便馬不停蹄地啟動下一代通信技術研究。星閃技術並非橫空出世,而是將許多5G技術引入近距離通信,如5G網絡協議、Polar編碼技術等。

那麼,除了星閃,學術界和産業界是否已在儲備更具科幻感的未來通信技術呢?答案是肯定的。由IMT-2030(6G)推進組和中國通信學會發布的《6G前沿關鍵技術研究報告》顯示,2030年是6G通信商用元年。我國已啟動6G預研,6G會採用“大帶寬”太赫茲通信、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內生智能增強網絡等關鍵技術,從而實現更智能的通信。

而在胡宏林所在的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信息通信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他們正在研究人類通信技術的“終極目標”——腦機通信。這種通信技術告別了語音傳遞信息,能直接將“所想”變成文字,目前利用特殊鍵盤,腦電波一分鐘已經能打60多個字。(記者 沈湫莎)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