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大人話”的孩子成賺錢工具 一些短視頻把孩子帶歪-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10 07:55:12
來源:北京晚報

説“大人話”的孩子成賺錢工具 一些短視頻把孩子帶歪

字體:

  現在一些拍短視頻的人,不斷編出一些劇本讓孩子來當主角。有些劇本內容三觀不正,把孩子帶歪。

  ■張口閉口“段子” 只為節目效果

  “我的人生規劃是,讓我爸把我養到20歲,讓老公把我養到60歲,讓我兒子把我養到80歲,我啥也不用幹!”短視頻&&上,一個看起來也就是幾歲的小女孩,大談自己的人生目標,這些話絕不是她這個年齡段能説得出口的。

  這番話語並非原創,網上早就有了類似的段子。

  另外一條視頻中,爸爸想讓小女孩幫忙倒杯水,遭到小女孩拒絕後,爸爸嘟囔了一句“養你有啥用啊?”可沒想到,這句話遭到了小女孩的連珠炮還擊:“你能把我從醫院抱出來,我也能把你從火葬場帶回來。你給我買大房子,我給你買小盒子……”評論區裏,有網友表達了不滿,“這樣的話教給孩子説,別把孩子帶歪了”……

  類似的擺拍,在網絡&&上並不少見。又一則視頻中,爸爸表面上正在給女兒照相,但本該聚焦到女兒身上的鏡頭卻慢慢往旁邊的一個妙齡女子身上轉移。從整個視頻的拍攝手法來看,這顯然是一個策劃好的段子,內容則有些低俗。孩子在其中,只是充當一名演員而已。

  很多擺拍的“親子搞笑”視頻,雖然表演痕跡很重,傳遞的也並非正能量,但因為孩子説的話聽起來很逗,在漲粉引流上很有成效。大談人生規劃的小女孩,一年下來拍了100多條視頻,所屬賬號也積累了10萬多粉絲。

  還有的賬號,已經到了流量變現的階段。一個同樣以父女段子為主題的短視頻賬號,粉絲已經達到了1000多萬。有的視頻剛點開看,還像是父女之間在閒聊天,可聊着聊着就引入了廣告。或是按摩椅,或是護眼儀,或是購物&&的優惠活動,隔一兩個視頻就會有一個廣告視頻,內容完全是為廣告而量身定制。

  這些能吸粉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説會道。有的孩子即使不那麼會説,視頻博主也能用後期處理的辦法,營造出孩子在鏡頭前滔滔不絕的假象。

  ■視頻背後有套路 劇本抓人眼球

  這些利用兒童擺拍的視頻的更新頻率驚人,很多都是日更,內容還不帶重樣,都是怎麼做出來的?記者搜索發現,網上專門有一批短視頻劇本寫手,以網店的形式接單,客戶需要什麼樣的劇本,他們就寫什麼。

  網店中,無論是短視頻劇本,還是舞&劇、微電影、脫口秀的劇本或文案,店家都能代寫。

  記者詢問客服,自己想開一個短視頻賬號,內容是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時的搞笑段子,能不能幫忙寫劇本?對方則回問了孩子的年齡,性別,大人誰參與出鏡,隨後開出了1條1分鐘劇本100元的價格,如果覺得劇本效果好,長期合作還能優惠。

  記者又諮詢了另外幾家網店,發現1分鐘長度的劇本的售價都在100元左右1條。

  除了單獨的網店,記者還在網上找到了專門買賣短視頻劇本的&&,上面售賣的劇本也有很多是家庭親子主題,售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記者看到,這裡有不少劇本都是用“小孩講大道理”“小孩調解大人矛盾”作為視頻的賣點,和之前那些擺拍劇本的套路如出一轍。其中一個劇本,編劇先炮製了一場婆婆和兒媳之間的矛盾,在雙方爭執不下之時,孫女閃亮登場,狠狠回擊奶奶,達到讓觀眾解氣的效果,編劇還特意在劇本特色一欄寫道“情節跌宕,母女倆的反應符合觀眾期許”。

  ■視頻&&缺監管 導致惡意改編

  這些通過劇本演出來的擺拍視頻,到底有沒有規定加以約束?

  在記者看到的兒童擺拍視頻中,有些雖然披着搞笑的外衣,但內容上卻是編造家庭矛盾吸引眼球。比如一個視頻,開篇爸爸就問女兒“你媽要跟我離婚,你以後跟誰過?”小女孩則當起了調解員,説起話來一套一套的,最終把父母勸了回去。但離婚這件事,根本就是賬號杜撰出來的情節。

  一家短視頻&&的社區公約中,明確寫道,“不能讓未成年人從事與其心智不符的,有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表演或行為”。然而視頻裏那些孩子,能説出大量遠超該年齡認知的話語,甚至有三觀不正的嫌疑,顯然已經違背了這條公約,但&&並未對其進行監管。

  缺乏監管的後果,就是有些流量大的擺拍視頻,還會被其他自媒體賬號掐頭去尾截取,再加上虛假的日期和地點,視頻搖身一變成了“新聞視頻”,仿佛這個不是演出來的段子,而是發生在生活當中的真事。處理過的視頻被轉發於其他視頻&&之上,因為孩子的言語過於出格,還遭到了網友的言語攻擊,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

  本報記者 莫凡 插圖 宋溪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