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4日電(穀雨)網絡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網絡暴力成因複雜,是由多重因素導致的社會失范現象。網絡暴力治理是長期工作,需要全社會重視起來,攜手共建良好生態。
居於網絡暴力防範治理第一線的抖音,提倡記錄真實而美好的生活,打造風清氣正的社區氛圍。近日,抖音發起了“反網暴倡議”活動,期待各方共築平等友善、溫暖和諧的社區氛圍和社會環境。與此同時,抖音官方賬號還發布了關於抖音治理網絡暴力信息的最新規範,鼓勵用戶友善表達、傳遞善意,客觀理性發表自身觀點。
制定規範 倡導網友客觀理性表達觀點
網絡暴力治理的關鍵在於要有相對明確的定義,塑造和傳播社會共識。這需要&&和媒體等多方力量努力,整體推進對於網絡暴力的認知。
據了解,在本次“反網暴倡議”中,抖音呼籲各界共同“反對並抵制網絡暴力這一醜惡現象,尊重差異、善意假設、友善表達;避免發布可能會給他人帶來心理、情感和社會傷害的言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抵制此類語言”。該倡議還提到,“反網暴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希望更多的你和你們參與其中,共建平等友善、溫暖和諧的社區氛圍和社會環境”。
“反網暴倡議”發出後,引發各界關注與認可。據悉,明星名人、專家學者、媒體以及廣大網友積極參與倡議。截至發稿日期,參與簽署倡議的人數已超過170萬,話題視頻播放量超過2億次。
抖音正持續通過打擊和警示網絡施暴者,保護和陪伴受害者,呼籲旁觀者支持等多種努力,抵制網絡暴力行為。根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抖音社區自律公約》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則,制定了《抖音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範》,治理網絡暴力信息和行為,營造平等友善的社區氛圍。
該規範已於7月27日起正式實施,是對抖音&&規則體系的補充。抖音&&鼓勵用戶表達,也希望為每一位用戶提供平等友善的交流和互動空間。具體來説,規範中提到“尊重差異,平等對待他人或群體,包容和理解彼此的差異和選擇。善意假設,以同理心解讀他人的觀點和行為,全盤了解真相後再表達觀點。友善表達,客觀理性發表自身觀點,傳遞善意”。
由於“網絡暴力”概念具有一定模糊性,抖音在鼓勵用戶發表觀點時,也允許批判類信息的存在,但合理的批判或批評應當與網絡暴力有所區分。抖音在言辭上、動機上、形式上對用戶提出了一定要求,希望用戶理性討論和尊重他人觀點,促進、改進和增進對問題的理解,引起有意義的思考、反饋和對話,而非採用侮辱性、攻擊性的言論和態度,惡意攻擊、傷害和羞辱他人。
技術加持 持續加碼網絡暴力預防和治理
互聯網&&是治理網絡暴力的關鍵角色,承擔治理的主體責任。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中心發布的《互聯網&&網絡暴力治理機制構建與測評報告》顯示,在網暴技術應用和治理實效方面,我國互聯網&&已達到了與國際相當的水準。其中,抖音&&在各項指標評估中得分較高且相對均衡,在整個行業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從本次發布的最新規範來説,如果用戶所發布的內容違反&&規則,抖音會根據用戶的違規情形、造成的影響等,限制不當言論內容的傳播,並對賬號進行處罰,包括但不限於取消投稿權限、關閉互動權限、取消營利權限、抹除賬號粉絲、封禁賬號等,情節嚴重者還會配合司法機關進行處理。
據統計,2023年7月至今,抖音共計攔截約700萬條相關信息,回查清理7.8萬條信息,處置賬號4843個,對9271個賬號定向發送一鍵防暴功能提醒彈窗。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抖音就有專人關注和處理&&上出現的侮辱謾罵現象。2022年以來,抖音針對頻發的網絡暴力現象,充分發揮其技術能力,在不同場景下採取不同措施,積極保護用戶權益。
具體來説,在評論場景下,抖音陸續上線了評論權限管理、關鍵詞過濾和精選、氛圍引導、一鍵取證和固證等功能。在私信場景下,抖音上線了社交對象授權和非雙關好友只能發一條私信等功能。除此之外,抖音還增加網暴舉報端口,結合“抖音小安”,上線“一鍵防暴”功能,用戶可開啟一鍵關閉評論、過濾不當言論、賬號不被搜索等功能。除了在産品技術上的不斷推進,抖音還建立心理關懷團隊,聯合外部組織對遇到情緒困擾的用戶提供心理援助。
今年7月,為切實加強網絡暴力信息治理力度,營造良好網絡生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起草了《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網絡暴力信息治理有規可依,充分彰顯了國家依法治理網絡暴力的決心。
解決網絡暴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網絡暴力的治理,需政府部門、&&企業、媒體機構、社會公眾等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抖音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網絡暴力需要社會各界聯合反對和治理。抖音&&將不斷升級産品技術,制定新的策略,持續治理和打擊網絡暴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