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正掀起”整理收納“消費熱,”整理收納師“成為年輕人就業新方向。隨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上門收納整理服務需求旺盛,市場規模增速迅猛。
美團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提供收納整理服務的活躍商家超過5700余家,與三年前同期相比商家數量增長87倍,訂單量同比增長92倍,北京、上海和浙江是成交量最大的地區。此外,今年5月以來,“上門收納”搜索量同比上漲109%。
消費新業態的擴容,正在帶動更多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人才加入其中。
90後小夥幹收納,一幹就是六七年
在不少消費者看來,“整理收納師”的工作,就是整理打掃衞生。事實上,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政行業也衍生出整理收納等垂直細分服務,工作內容並不簡單輕鬆。這個過程中,整理師要懂空間布局,要有一定的審美,還要讀懂客戶的心理訴求。
術業有專攻——這是整理師最想向外界傳達的一點。這幾年,整理收納行業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少人對整理師的印像是“疊疊衣服月入過萬”,這恰恰是一種誤解。實際上,整理師最忌諱的就是疊衣服,看似整齊的衣服堆很容易塌,最高效的收納永遠是“規劃”。
為了讓衣櫃裏有更多空間“挂衣服”,90後收納師大亮常常會建議客戶“拆隔板,加衣桿”。他上門必帶的背包裏,就有收納盒和安裝工具。“99%的衣櫃收納是不合理的。”大亮舉例,普通的褲架只能放9條褲子,如果拆掉加個桿子,就能擺下50條褲子。
做完整理的大亮,會在每個抽屜上貼標籤,方便消費者翻找取用,“一次整理、永不復亂,這是收納整理的最終目的。”
“整理師”獲人社部認可,需求量三年漲兩倍
隨着國內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日趨提升,收納整理師的職業隊伍也越來越龐大。大亮所在的團隊“慧理家”成立四年,現在的領隊李敏,曾是一名演員。
“我們接待的客戶數量一直在增長,19年是300多個家庭,今年肯定超過了1000個。”李敏補充,五年前消費者對整理師的認知度很低,少數有需求的人是從國外聽説,輾轉找到團隊諮詢,溝通一兩個月才下單,現在一半以上客戶是直接在美團&&購買套餐。
2022年,“整理師”被納入人社部職業目錄中
2022年9月28日,國家人社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整理收納師”正式納入到居民服務人員職業類目中。目前,從行業協會到培訓機構,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團隊在招募整理師。一般來説,普通人經過7-15天培訓即可上手接單,考取執業證書。
以李敏團隊為例,整理收納服務之外,他們還經營着一塊培訓業務——這也是為團隊納新做準備。據介紹,因為有了實際的業務作支撐,結業後繼續做整理師的比例高達90%。
某整理收納&&發布的《2021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顯示,國內接受過職業培訓的整理師約2萬人。
“我們80%的訂單源於搬家、換季需求,還有子女給老人下單、男友給女友下單……整理師是一個走進陌生人內心的職業。”李敏團隊格外重視互聯網&&上的評價,“是這些評價讓更多人了解整理收納,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我們才會培養更多整理師,讓他們獲得穩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