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經濟成為現代産業前沿,改變着實體經濟的要素資源、産業結構和發展模式。我國數字經濟成效顯著,同時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正帶動着新一輪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但我國實體經濟規模龐大、門類眾多,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空間很大。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加速推動我國産業數字化進程,構建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現代化産業體系。
作為實體企業,丹頓科技清醒地認識到,行業競爭將更加劇烈。據了解,丹頓科技集團是集配電、輸變電、新能源工程建設,電力設備供應、設計、施工,可承接交鑰匙工程的一站式電力生産服務型企業。2023年,丹頓科技集團在鞏固和加強“一站式電力服務體系”的基礎上,更加追求“專、精、新、穩”:圍繞客戶需求,強化各業務板塊專業深度;所交付的産品、項目要求精益求精;加大設備研發投入、引入智慧化設計理念、積極推廣工程新技術的應用,求新,就是為客戶變相創造價值;緊盯市場,穩紮穩打,不冒進,平穩發展。
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這幾年來看,丹頓所在的電氣製造行業也有着不小的改變。據悉,丹頓對廠區進行了持續升級數字化生産應用,看板管理,應用設備生産、裝配等現場管理,使得銷售、採購、生産、物流、倉儲、生産、技術、財務,以及客戶需求點同步聯動,縮短了客戶供貨時間;産品質量可追溯;極大提升了客戶體驗感和滿意度;在青白江新建的生産基地,智能工廠正在規劃中,將搭載更多數字智能化設備,引進先進的生産流水線。
丹頓集團董事長鄭宇宏談到,響應國家數字化、智能製造的號召,數字化也是企業生産升級、管理轉型實踐必經之路;目前集團數字化轉型還很初級,但我們深知“落後就會挨打”,降本畢竟是有限的,未來增效的方向必須依靠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化、智慧化以及産品創新、服務創新。只有質量穩定,售後服務快速、貼心,才能得到客戶的信賴,帶來企業效益的提升。以自動化集成工藝理解為沉澱,以信息化為新的突破口,逐步實現市場、銷售、設計、生産、施工、維保全産業鏈互動,加快信息響應速度,以保障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由於電氣産業的市場競爭壓力同樣巨大,全球化發展的企業不在少數,尤其外企在中國的發展也同樣投入頗多,使得本土企業從技術到創新能力上都持續投入,以應對時刻變化的市場。據鄭宇宏介紹,諸如施耐德、ABB、西門子等國際品牌,實際也在進行轉型。在鄭宇宏看來,機遇和挑戰並存,國內電氣設備發展和國際品牌之間仍有差距。“一帶一路”建設為國內電氣行業帶來了機遇,傳統電力設備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國內企業具有成本優勢,我國的特高壓、風電、光伏、核電,均具備一定技術優勢;運營經驗方面,我國電網建設運營已走在世界前列,為企業的運營經驗、設備安全運行及技術更行等提供了充實的數據。舉例看,丹頓集團在老撾115kV輸變電擴建與綜合改造項目建設工程也得益於此。但在智能化、先進技術上來講,海外市場競爭上不容樂觀,這需要國內企業一方面持續降低傳統電力設備成本,奪取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需加大自主研發,尤其是二次設備方面,推陳出新,緊緊跟進國際步伐,彎道超車才有機會有立足之地。在産品研發方面,丹頓集團下屬電氣公司、電力設計公司正在聯合研發二次管控系統,實現穩定的,更加智能化的,供電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預警、數據反饋等監視系統。
創新投入是企業生存的根基,也是在行業立足之本。對此,丹頓提倡“自主可控”的發展口號,同時推出了激勵計劃,鼓勵申請技術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比如換電、儲能方面,用微薄之力為電力行業做出一些貢獻。未來丹頓集團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尤其在無“自助可控”設備、元器件方面,以及二次設備研發方面。
在技術投入外,丹頓集團同樣重視綠色智能製造。據悉,丹頓集團已經兩次升級了企業辦公管理軟體,全面提倡無紙化辦公;生産製造方面也升級了ERP軟體與財務、物流、營銷等方面進行無縫對接,現場管理數字化轉型不斷升級,也倡導全員參與環境保護中來。同時,丹頓集團作為民營企業,也在引入戰略資金投入,共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萬物互聯發展。集團在研發改進傳統電力設備,與用戶共同維護在線設備,獲取設備在線運行數據,反饋到研發端進行改進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同時這種思路也推行到設計公司、建築工程公司。
談及行業的未來的發展,鄭宇宏談到,國內電氣行業發展,魚龍混雜,由於入門門檻相對較低,競爭非常大,但這也是低端市場存在的普遍情況。企業要想脫穎而出,跟隨國家政策、行業規劃發展這是前提。要想不被市場淘汰,企業就得重研發,重布局,保障有效資金投入,重技術創新,留住和吸引行業人才。整體行業現狀看來,低端市場競爭較大,中高端市場發展不足,國內電氣行業發展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國際市場上,面臨競爭對手較多,壓力仍不可忽視。(文/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