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上“雲”:就該讓文物徹底“活過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4/28 16:01:10
來源:新華網

三星堆上“雲”:就該讓文物徹底“活過來”

字體:

  眼前,古蜀民圍着神樹祈禱,三足金烏在天空飛翔;耳邊,“虛擬講解員”講述着文物的“前世今生”……如今,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游客在三星堆博物館“穿越”回3000多年前的古蜀國,已不是奢望。

  由於三星堆遺址“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的名聲在外,三星堆博物館已成四川最熱門的博物館“打卡地”。為了呈現三星堆千年文化的魅力,也為了順應游客“雲游覽”的呼聲,近年來,三星堆博物館積極利用人工智能、雲計算、AR/VR/MR等技術,為古老的三星堆文化插上了數字化翅膀。

  今年初,三星堆博物館就通過數字三維模型技術,讓3號坑出土的頂尊跪坐人像與8號坑出土的青銅神獸兩件跨坑文物成功“拼合”,歷經3000多年再度重逢。這樣將人與尊組合為一體的大型青銅藝術品,在全球範圍內尚屬首次出現。

  三星堆博物館在抖音上架小程序票務售賣服務

  儘管開啟數字化“新表達”的效果明顯,但三星堆上“雲”的節奏沒有止步於此。4月13日,三星堆博物館就與抖音集團正式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明確將共建三星堆抖音營銷與開發體驗計劃。共同打造“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抖音官方賬號,提供科普內容和信息資訊並結合年度重要節點和宣傳主題策劃推廣活動,結合AR、VR等技術手段助力三星堆建築、文物、故事“活起來”,結合三星堆博物館內容營造消費新場景、拓寬營銷新渠道,都在計劃之列。

  不止於線上,還延伸到了線下;不只是呈現,還瞄準了營銷……三星堆博物館跟抖音的攜手,無疑是文化數字化棋局中的積極落子,它着眼的既是社會效益也是經濟效益,拓展的既有文化價值也有商業價值。從文物展示利用和傳承保護的融合創新角度看,這不啻為博物館數字化的標誌性案例。

  賡續文脈,需要用數字化激活文物價值內涵

  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博物館是個處在文化、旅游、科技、社會治理等多重面向中心點的城市文化地標,也是個面向公眾開放的歷史文化展示窗口。那些珍貴的藏品是歷史見證者,亦是文化存儲卡,它們既屬於過去,也屬於現代,還屬於未來。賡續文脈,需要將文物的價值內涵充分激活、文化意蘊廣泛傳播,不能讓歷史遺産的“遺”從遺留遺傳變成遺失遺忘。

  前些年,博物館雖然也是人們旅游的重要去處,但它與大眾的連接依賴於傳統的線下參觀和零散的線上傳播,歷史教育、科教宣導、藝術熏陶等“以文慧人”的價值很難實現最大化發揮。

  好在,數字化技術發展為博物館文化傳播加上了“風火輪”,通過數實融合下的豐富、立體、靈動呈現,許多館藏珍品對屏幕外的觀眾來説,變得可看、可聽、可觸摸。

  尤其是在短視頻已成國人信息獲取重要載體的當下,利用短視頻跨越現實屏障、打破時空掣肘、拓展傳播渠道、打造文博IP,成了很多博物館抓住數字化時代新發展機遇的現實途徑。

  視覺化的高清呈現,情景化的交互體驗,是短視頻推動博物館文化煥新的直接觸點。在重視聽強互動下,博物館形象會變得更加立體可感,館藏文物也會顯得更為靈動有趣。

  從國家博物館的“針灸銅人”到恭王府博物館的“恭王府大戲樓”,從河北博物館的“長信宮燈”到重慶自然博物館的“上游永川龍”,從南京博物院的“鎏金銀嵌寶石神獸硯”到鄭州博物館的“獸面紋銅方鼎”……時至今日,這些原本置於高閣的珍品寶藏,都得到了短視頻的“活化呈現”。“三星堆人”此前也在抖音“文物戲精大會”上C位出道,成了整條街超靚的“仔”。

  隨着AR/VR/MR視聽交互情境在延伸用戶視角方面的作用不斷凸顯,不少博物館還將陳列傳播和聲、光、電、多媒體演示與全息呈現、數字表現等形式結合,讓民眾足不出戶便能“穿越時空”、漫游歷史文化長河,在觸摸珍貴文物中感知歷史溫度與文化厚度。三星堆博物館2022年推出的首部混合現實導覽電影《古蜀幻地》,就讓很多網友得以“臉貼臉”沉浸式看國寶;製作的挖寶小游戲,也能讓用戶佩戴VR眼鏡後揮舞考古鏟“親手”挖出文物。

  如此一來,文化學者貝拉·迪克斯描述的景象——“今天的博物館不再是物品的儲藏室,而是吸引參觀者的一樁生意。它們承諾帶給參觀者發現之旅,而不是把他們帶到佈滿灰塵的櫥窗走廊裏。它們提供有關人們的生活和社區的景象和聲音,而不是讓參觀者圍繞着一堆令人起敬的物品讚嘆。結果,許多博物館變成了非常感性的環境:裝滿了不只能看還能聽、摸、聞的東西,在‘活態歷史’的模式下,還能與之交談。新的博物館展示從物品也從形象當中獲利”,也會照進現實。

  在此過程中,人們會解鎖游覽新體驗——那些文物短視頻的內容、形式、敘事、情境等已跟民眾的感官需求和情感體驗進行了聯接;文物資源也會得到盤活——當館藏珍品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呈現融入了互動、嵌入了網感,它們在新傳播語境中自然會煥發新活力。

  當下,很多博物館很善於尋找歷史與現代交會的切入點,讓傳統文化傳播更適應現代生活,也讓現代文化賦予傳統文化新魅力。有的還會結合網絡熱點詞彙、動漫形象進行創作,讓原本靜態的文物立體活潑起來,讓大眾透過文物美感受附着其上的文化底蘊。

  比如,故宮博物館就曾在抖音上講解“甄嬛傳裏的戲服其實配錯了”“皇帝的禮服裏融入了騎射民族的特色”,成功圈粉無數網民;又如,河南博物館抖音號的“豫博速遞”系列很懂得拿捏網民的興趣點,那些鎮院之寶、清平樂、盲盒考古、唐宮夜宴、國風變裝等用文化符號的新潮呈現,激起了人們的情感共鳴和審美滿足。隨之而來的場景是,博物館文化傳播突破了時空局限與形式桎梏,也激發了更多人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和保護傳承文物的熱情。

 讓文物“活過來”,“活”是文化層面的也是發展維度的

  博物館不應是“死”的,而應是“活”的。這裡的“活”,是文化層面的,也是發展維度的,指向的是讓文物藏品的歷史分量、文化含量、當代價值和長遠意義得到鮮活展現,也是讓博物館的生存境遇得到切實改善。

  目前看,博物館數字化帶來的主要場景有三個:網絡空間中的“在線”,虛實融合空間中的“在場”,以及物理空間中的“在地”。在數字掃描建模技術的加持下,很多人得以“在線”雲游博物館;在混合現實等技術的助力下,許多人也可以“在場”貼臉感受文物美感。不光是線上,線下極具技術含量的展示形式方式,也讓觀眾能夠“在地”跟文物近距離接觸。

  讓文物在短視頻裏“煥新”跟讓博物館在現實中“復興”,本當相互促進;讓公眾得到文化消費新體驗和讓博物館得到數字發展新機遇,該是良性循環。

  對應的要求就是,具有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樣化等特點的數字博物館,在以實體博物館為依託的同時,也能反過來作用於實體博物館,將博物館的數字文化遺産變成可持續發展的有益資源,讓博物館在推動文化普惠時自身也被惠及。打通了網民“線上雲游-激發興致-線下打卡-助力傳播”的通路,文物傳承與發展才能齊頭並進。

  而“博物館+短視頻”就不只是為傳播文博知識、助力文化傳承搭建了新渠道,也為推廣文創産品、挖掘發展潛力提供了新路徑。

  去年6月,甘肅省博物館推出了“銅奔馬”文創毛絨玩具,首批生産了2000隻預計銷售6個月,結果在抖音一上線就瞬間售罄,庫存沒撐過一天,其折扇、項墜、耳飾等一眾未見聲量的文創産品銷量也跟着被帶動了起來;更早之前,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也在抖音上走俏,2022年陸續推出的玉佩棒棒糖、杜嶺方鼎鈴鐺、文創月餅、獸面鈴鐺亦是供不應求。

  這次三星堆博物館跟抖音聯手,着眼的就不光是借助短視頻這一新興的藝術手法和技術手段,推動三星堆藝術形象和文化內涵的“活化”傳播,還有用AR營銷激發線上想象,用宣銷閉環讓人群回歸線下,它包括幾個環節:線上聚力宣發,二者發起了主題為“我要搶青銅飯碗”的三星堆特效挑戰賽,整體流量超3億。

  除了線上活化,三星堆此次與抖音生活服務達成合作,通過抖音小程序實現票務售賣。線上被種草並購票,聯動線下打卡線上傳播種草;宣銷閉環,打造三星堆博物館抖音小程序實現線上票務售賣線下核銷。也就是説,&&提供的是包含營銷引流、購票、實地打卡在內的多環節多流程支持。

  本質上,這是用博物館文物的價值內涵“搭載”多樣傳播方式後撬動價值拓殖。用戶為感官需求和情感體驗得到滿足而買單,也是為文物保護打call和為文化傳承接力;博物館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實現了更好的效益,也能為文物傳承保護提供更好的保障。當青銅面具在抖音“營業”換來網民的打卡衝動,當數字三星堆拿捏這屆網民的文化消費癖好,三星堆博物館創新發展的空間會更大、潛力會更足。到頭來,這不啻為對博物館數字化創新價值的進一步發掘。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要“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和數字化發展”。二十大報告也提出,要“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在此背景下,三星堆博物館跟抖音在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以創新傳播與創意營銷帶動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深層次受益,就為博物館數字化提供了典型樣本。

  “要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本質上就是要求讓文物“活過來”,讓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跟大眾連接。而短視頻撬動下的博物館數字化,就以文物“活過來”為立足點,用新技術新場景激活了文物文化內涵、助益了博物館長遠發展,最終為文脈傳承注入了新動力。某種程度上,這正是數字化時代保護傳承博物館文化最該有的“正確打開方式”。

【糾錯】 【責任編輯:凌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