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河系的結構,你要知道這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4/04 09:13:51
來源:科技日報

關於銀河系的結構,你要知道這些

字體:

  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星系,被譽為“天河”“星河”。長期以來,人們不僅驚嘆於銀河系美麗的外觀,更對其宏大的結構和演化歷程等感到好奇。

  此前,基於郭守敬望遠鏡和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目前已知最早的銀河系薄盤恒星年齡約為95億年。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銀河系的結構是怎樣的?這種結構經歷了怎樣的演化歷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銀河系結構的?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員平勁松。

  “人類所在的銀河系是一個渦旋結構的棒旋星系,其直徑約為10萬光年,中央厚約1萬光年,邊緣厚約3000至4000光年。”平勁松介紹,“銀河系中間厚、邊緣薄,就像兩個扣在一起的圓形盤子。”

  銀河系有4條主旋臂和一些次級旋臂。4條主旋臂分別是英仙座旋臂、矩尺旋臂、人馬—船底座旋臂和盾牌—南十字臂。“我們所在的地球處於與銀河系中心距離約27700光年的位置,位於獵戶座旋臂的內側。”平勁松説,“仰望星空時,人們看到的所謂‘星河’,僅僅是銀河系的一部分,而非整個銀河系。”

  據介紹,宇宙中的星系最初都是橢圓或橢球星系,其他結構的星系都由橢圓星系演化而來。100年前,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按星系的形態把星系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橢圓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後來,人們通過更精細的觀測獲得了新的星系構形,將三大類星系又細分為了橢圓星系、透鏡星系、旋渦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五大類。“天文學家目前觀測到的數量最多的星系是旋渦星系。旋渦星系的外形比較美觀,好似水中的旋渦。”平勁松説,“在地球表面,用小型望遠鏡就能看到的仙女座星雲,就是典型的旋渦星系。”

  銀河系的形狀是如何演化而來的,目前學術界尚無明確定論。“目前存在的一個推測是,銀河系的主要質量都是暗物質,可見物質只是少數。暗物質是個球形,把銀河盤面裹在裏面。這樣就導致銀河系的外緣物體運動速度快,進而逐漸形成了目前銀河系的旋渦結構。”平勁松&&。

  人類對銀河系結構的認識,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的肉眼就是最原始的遙感探測器。”平勁松&&。最早的銀河系結構,是歷代天文學家通過肉眼觀星得出的認識。早期的銀河系被認為是只有兩條旋臂的渦旋星系。

  上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超遠距離的射電天文干涉測量技術,使人類對銀河系天體的觀測水平得到了長足進步。近年來,中國、美國、德國、意大利、荷蘭、韓國、日本和波蘭共8個國家的天文學家,啟動了“貝塞爾”重大科學計劃。這一計劃使用三角視差方法,分析了近200個大質量恒星形成區的相關特徵,得到了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科學家們結合歷史上的光學觀測結果,繪製出了尺度為“10萬×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系結構圖。“結構圖顯示,大質量恒星形成區的分佈清晰地勾畫出4條主旋臂,從而確認銀河系是一個普通的棒旋星系。”平勁松説。(實習記者 李詔宇)

【糾錯】 【責任編輯: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