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永信至誠舉辦數據安全“數字風洞”産品發布會,正式推出面向數據安全領域的測試評估産品,在“形式合規”轉向“實質合規”的行業背景下,開啟安全風險測試評估由“證有”走向“證無”的嶄新時代。
永信至誠董事長蔡晶晶&&,網絡安全發展的二十多年來,諸多網絡安全優秀産品一直在證明可以解決各種“有”的問題,比如證明人有失誤、有脆弱,系統有漏洞、有風險、有病毒,數據有洩露、有越權、有殘留等等。當然,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證明有問題”,還希望知道如何在實質合規的要求下,通過反復對人、系統、數據等進行持續測試評估,督促和幫助系統不斷迭代優化,最終無限接近安全,“證明沒有問題”。
對於網絡和數據安全領域來説,也需要基於“數字風洞”進行持續性的測試評估。正如風洞是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的搖籃,數字風洞也是數字化體系安全測試評估的重要基礎。數字風洞強調測試評估的持續性與標準化,提倡儘早測試、頻繁測試、全面測試,通過對人、系統、數據、方案、流程等進行量化評估,貫穿規劃建設、運營和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從而形成持續的驗證,不斷發現安全並消除隱患,直到證明沒有問題,解決數據安全最後一公里問題,讓用戶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基於安全“證無”理念和3×3×3×(産品×服務)安全感公式,永信至誠正式推出數據安全“數字風洞”産品,站在用戶視角構建覆蓋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全周期數據處理活動的測試評估體系,圍繞數據安全業務、數據安全風險、威脅、合規等需求,化解數據安全治理挑戰,解鎖數據安全能力建設新發力點,提升數據安全工作成效。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及戰略性資源,數據安全得到國家及各行業的關注。依據國家標準、政策要求、行業指南等內容,通過各行業經驗的實踐總結,永信至誠數據安全“數字風洞”産品重點聚焦人和系統兩個維度設置數據安全意識測試評估、技能測試評估、實網系統測試評估、數據生命周期測試評估、應急演練測評、合規測試評估和風險評估7大産品模塊。通過科學的測評方法、精心設計的測評環境、數字化的測試流程、豐富的測評手段、標準化的測評報告和精準的優化分析等,支撐城市、行業、單位等用戶進行常態化、數字化測試評估,實現數據安全可知、可視、可驗、可量化,並從法律法規、風險評估、實戰攻防、倣真模擬、國家標準規範等維度全流程提供專家支持,幫助用戶找準發力點,通過反復的迭代優化不斷“證無”,在過程中科學量化數據安全建設成效,幫助用戶實現實質合規要求。
永信至誠CTO張凱&&,在實質合規的驅動下,測試評估工作需要反復進行,並對階段成果進行計量和評估,有目的、有計劃的記錄測評過程中的各類數據變化,根據計量結果不斷科學調整優化方案。
為此,永信至誠在數據安全“數字風洞”産品中構建了自主研發的風洞載荷時光機子系統,將測試環境以及配套的測試風險載荷以“風洞時光”的形態封存在“數字風洞”之中,成為下一次測試的基礎。這樣,每次測試前,系統都會優先將上一次的“風洞時光”進行測試並驗證,以確保之前的風險得到及時的迭代進化。隨着“測試-發現風險-迭代優化-再測試-再迭代優化”過程的不斷反復,逐漸收斂並消除數據安全風險,進而幫助用戶實現安全“證無”的目標。
與此同時,隨着系統的反復迭代,“數字風洞”內的諸多風險載荷也在不斷積累,當企業需要分析風險成因或基於某些特定場景進行推演分析時,可以一鍵提取出封存的風險載荷,實現測試評估場景化、立體式分析,並對安全防禦能力建設形成價值參考和有效指導。
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指引以及當前網絡和數據安全新形勢之下,“形式合規”轉向“實質合規”的大趨勢已然形成,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加強人、系統和數據安全風險的持續測試,不斷發現問題並採取措施、提前防範化解風險和威脅,是數字中國發展的前提。作為所有數字化系統安全的基礎設施,“數字風洞”産品體系正在與業界專業的安全防禦産品一起,共同幫助用戶實現安全“證無”,構建數字時代的安全感。
作為網絡靶場和人才建設領軍者,永信至誠將始終圍繞國家需要和市場需求,以規模化發展引領測試評估百億市場空間賽道,為政企用戶數字化轉型提供專業的網絡和數據安全測試保障及專有人才支撐,為我國數字經濟安全穩健發展保駕護航,致力於成為中國網絡空間與數字時代安全基礎設施關鍵建設者,實現“帶給世界安全感”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