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是全國枇杷早熟産區之一,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條件,這裡産出的枇杷果肉緊實、甜度更高。數據顯示,米易縣枇杷種植面積4萬畝,年産量2.2萬噸,産值6億元。
米易枇杷積攢了一冬的甜,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也吸引着周邊地區的商家前來採購。近年來隨着電商和物流發展,米易枇杷積極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借助拼多多等新電商&&走出川西大山,枇杷這個生長於南方的水果逐漸被北方乃至全國消費者接受和喜愛,而種植枇杷的農戶們也嘗到了電商帶來的“甜頭”。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是全國枇杷早熟産區之一,這裡産出的枇杷果肉緊實、甜度更高
貧困村變“億元村”,大山裏種出金果果
每年春夏之交是枇杷大量上市的時候,而米易枇杷的上市時間要更早。得益於獨特的地理條件,米易枇杷的成熟期在當年12月至次年4月,又被稱為“早春枇杷”。
米易縣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東北部,全年無寒冬。作為全國少有的低緯度、高海拔的熱作區,米易縣擁有1600米高海拔向陽坡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裡生長的米易枇杷平均甜度高達15-17度,果形嬌小,消費者吃了後都評價“有陽光的味道”。
上世紀90年代初,米易縣引進了“解放鐘”、“大五星”等大果型枇杷品種,到1996年後開始大規模發展,並進行相關技術攻關及示範推廣。
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農戶王貴金正在採摘成熟的枇杷,因種植技術好他被聘為“田間教師”
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七組的羅明貴至今都清晰地記得,當時縣裏倡導産業結構調整,起初他心裏也沒有底,如果不種糧食,很可能沒有糧吃,但為了能夠突破當時“貧困村”的困境,他還是決定拼一把,試一試。
1998年,羅明貴將自家四畝甘蔗全部砍了翻新,撒上從成都龍泉引進的枇杷種子,一共種了兩百多棵,地裏活計多,忙不過來,就請親戚來幫忙。1999年,枇杷樹長大,進行枝條嫁接的同時也能夠賣枇杷苗了,2002年,枇杷樹第一次挂果,他將第一批果子帶下山,拿到米易縣城裏賣。
在羅明貴等首批種植農戶的帶動下,米易縣種植枇杷的農戶越來越多,逐漸形成規模。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産業億元村名單中,龍華村就名列其中,村裏每年枇杷銷售總收入超過1億元。
2017年,米易枇杷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近年來,米易縣大力推進枇杷標準化生産,廣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枇杷控時成熟、病蟲害綠色防控等一大批農業技術,強化枇杷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現已形成草場、丙谷、白馬三大集中連片的生産基地,枇杷也已成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
産消直連,讓早春的第一口清甜走出大山
米易枇杷起初主要靠線下銷售,近年來隨着電商發展,當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通過線上&&將米易枇杷賣出去。
拼多多商家龍建超是米易本地人,他返鄉創業銷售家鄉農産品,在“枇杷水鄉”丙谷鎮芭蕉箐村建立了枇杷代收點
“我們本身就在米易枇杷的主産區,枇杷是從産地直髮,有價格優勢,再加上&&農産品零佣金,讓我們能夠以實惠的價格將好品質的枇杷推薦給全國的消費者。”拼多多商家龍建超是米易本地人,2016年他和五六個朋友一起創業做電商,成為首批入駐拼多多的商家之一。
在水果品類的選擇上,他們將目光鎖定在自己比較熟悉的米易枇杷上。“起初很多北方朋友不知道枇杷是什麼水果,買過一次後就喜歡上了,我們店舖回購的老客戶比較多。”憑藉着米易枇杷的好口碑,龍建超的店舖逐漸走上正軌,從最初的每天幾十斤,到日銷數千斤,如果參加&&秒殺等活動,日銷量能達到上萬斤。
如今,龍建超在“枇杷水鄉”丙谷鎮芭蕉箐村建立了自己的枇杷代收點。像這樣的代收點,在丙谷鎮上還有很多,每日清晨和傍晚,都能看到快遞打包的場景。農戶不用再將枇杷運到批發市場,直接在家門口就可以賣掉。
和龍建超一樣,將目光鎖定在枇杷上的還有90後新農人胡劍鋒。胡劍鋒是福建人,2020年初返鄉創業,選擇通過新電商&&拼多多銷售福建當地的雲霄枇杷。因各地氣候不同,枇杷成熟的時間也不一樣,在朋友的介紹下,胡劍鋒來到川西,被米易枇杷的口感和清甜所吸引。
“來産地調研的時候,我們就發現這裡的環境和水質很好,日照時間又長,所以果子甜度高,而且米易的枇杷都套袋,所以果面沒有銹斑,果型好,很受消費者喜愛。”如今,胡劍鋒與當地代辦合作,在草場鎮設置代收點和倉庫,直接從産地發貨,“一個枇杷季,通過參加百億補貼、秒殺等活動,我們拼多多店舖銷售額可以達到800萬元。”
電商的進入解決了傳統銷售的一些痛點,龍華村枇杷銷售“代辦”羅林介紹,以往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枇杷成熟從樹上摘下來儲存在倉庫裏容易蔫掉,而現在基本上是當天現摘現賣;此外,以前缺乏銷路的中小果,也因為電商對果子進行分級收購和售賣,再也不愁銷路了。“我們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枇杷,年輕人不出去打工,基本都在做電商,自己在線上開店的也不少。”
據悉,為提升農産品附加值與溢價能力、推動産業良性發展,作為中國知名的農産品上行&&,拼多多發起“尋鮮中國多多好農貨”項目,以節令為軸,在全國優選最新鮮的當季蔬果食材和品質農貨,通過嘗鮮直播、專區推介、地標宣傳等方式,通過“農地雲拼”實現“産消直連”,精準滿足近9億消費者的分層需求,提升農産品品牌價值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