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數字經濟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研討會在京舉行。東北師範大學就業創業教育研究院與阿里研究院共同發布了《高校畢業生數字經濟就業創業報告》。報告指出,數字經濟&&在提供新增就業崗位、優化就業結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重要渠道。
數字經濟的就業體現出的友好性、大眾性、多樣性、靈活性,與新生代青年的就業需求高度契合。課題組基於4.04 萬名有效問卷數據分析研究發現,2020-2023屆高校畢業生中有11.68%在數字經濟相關行業就業創業,這意味着高校畢業生每10人中,就有1人進入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創業,且佔比將逐年提高,就業創業總體滿意度達88.17%。發展前景好、專業適配度高、薪資待遇好,成為高校畢業選擇數字經濟相關行業就業創業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要着眼於當前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需求和推動數字經濟産業長遠發展,優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開拓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對數字經濟推動生産力變革帶來社會用人需求的變化,要引導高校重點布局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人才缺口大的學科專業,與企業合作開展協同育人,共同建設人才供需對接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數字&&企業整合了資本、項目、人才等創新創業要素,激發了高校畢業生的創新創業活力,豐富了就業創業方式,提升了從業者能力和素質,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報告以阿里巴巴數字&&生態為例,從縱橫六個維度呈現數字經濟生態擴大崗位需求、提升了畢業生就業創業勝任力的促就業典型模式。
橫向上,數字&&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自有員工就業、&&上創業和新職業就業、生態上下游就業三個層面的促就業新崗位需求。
數字&&生態衍生出了諸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新職業和創業機會。踩準陽&經濟,靠小小的桌面綠植,大學生拿到幾十萬創業資金;求職需求旺盛,“簡歷優化師”提供在線簡歷定制服務;人工智能技術下衍生的新職業“數字化管理師”吸引了70多萬從業者。
縱深看,數字經濟&&在構建創業就業基礎服務生態,提供數字化培訓認證的服務,聯動産學研用協同創新三個維度,助力高校畢業生提升崗位勝任力。
在國內,1688&&“一件代發”的輕創業模式廣受高校畢業生創業群體歡迎。在跨境外貿領域,阿里巴巴與多所高校簽約合作,打造“標準-培育-認證-就業-發展”模式,促進就業同時也為&&上中小企業緩解人才荒。阿里整合&&資源上線“學、訓、賽、考、聘”一站式線上普惠教育&&“橙點同學”,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報告預測,到2030年,數字經濟將帶動就業人數達4.49億,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2834.98萬個,與2021年相比預計增加1200多萬。數字經濟將階段性成長為新就業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型就業”,“生態圈就業”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