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史上最長液晶面板漲價周期之後,多家研究機構陸續發布了近期的面板報價。數據顯示,各尺寸面板價格創下單月降幅歷史最大紀錄。進入10月,面板價格走勢在業內的關注度有增無減。這意味着,面板行業已經進入下一輪周期。
對於下一輪面板周期如何破解,《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與行業分析人士,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顯示行業周期性中長期還會存在,我們正在進入下一輪周期。短期內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顯示周期可能還會有變化,但目前的外部環境是否會對周期性産生影響,尚需進一步觀察。”
最長周期波動背後的推手
全球顯示面板格局的每一次劇變,往往伴隨着面板周期的發生,以及企業競爭格局的此消彼長。
過去30年,LCD産品在顯示面板産業中一直佔據着重要地位。雖然TFT-LCD技術傳入中國大陸是在2000年以後,中國大陸企業入局較晚,但目前中國大陸的液晶顯示面板産業已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
“周期性基本上是所有製造業的常態,區別在於強度和周期性的表現。”胡春明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顯示行業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強周期性”行業,主要是因為整個行業的利潤水平變化非常大,且這種變化與供需關係和市場規模有較強的正相關關係。
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看來,面板行業的周期性主要是由於産能和需求周期再疊加經濟周期造成的。對此,他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進一步解釋道,顯示面板是重資産資源性的工業品行業,參與企業少,投入産出周期長,在行業景氣高峰期,産能無法快速跟進。
大量的資本支出必然會産生龐大的折舊和攤銷且與産量強相關,因此在行業低谷期,産能調整彈性亦很小。而面板的終端應用産品大多數是消費電子産品,與經濟周期密切關聯,而且市場化競爭充分,需求變化迅速。因此,作為上游主要核心部件的面板需要相當長的反應時間。在反應期間,隨着供需失衡,産品價格振幅巨大,利潤對價格的變化極為敏感。
奧維睿沃高級研究經理榮超平從面板行業本身,解釋了液晶面板産業周期的形成。他認為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是高世代線對低世代線的替代。隨着産業升級,新進入國家或地區會布局更高的世代線,對現有的低世代線進行降維打擊,所以整體面板産能一直在增長。其次是面板成本的下探。伴隨着顯示産業鏈完善、技術升級、效率提升,在企業相互競爭下,面板成本持續下探。從市場供需變化來看,供應/需求端偶發事件導致供需關係失衡,會帶來面板行業周期性轉變。
當前的産業周期部分源自中國大陸G8.5/8.6/10.5降維打擊韓國7代線,結果是韓國面板廠從2019年開始逐步退出市場,正好又遇到疫情這個黑天鵝事件,因此面板行業出現了長達13個月供不應求的局面。
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馬蓓蓓博士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補充道,顯示面板産業周期主要受産能建設周期、市場需求波動、技術和産品應用升級等因素的影響。顯示面板産線建設、爬坡周期相對較長,通常需要2至3年的時間,市場需求增長可能帶動新一輪産線建設熱潮,但實際開建與建成投産的時間差是造成面板周期波動的主要原因。
“産生周期性特點的根本原因是投資産能轉化成供給所需時間與需求變化時間不匹配。從這個意義上説,不匹配的差異越大,周期性就越強。”胡春明指出,運用半導體技術的顯示行業,高科技特性越來越明顯,即從決定投資、形成産能到轉化為有效供給的時間越來越長。而需求自信息時代進入智能時代,其變化的時間則是越來越短,表現出來的就是行業利潤水平變化很大,因此才有了所謂“強周期性”的説法。
面板周期悄然生變
從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一場歷時最長的液晶面板漲價周期持續了13個月之久。“周期最長、漲幅最大、全尺寸普漲、尺寸分化明顯”的顯著特徵,讓這一輪的周期不同尋常,更是給液晶面板行業留下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
在此輪漲價周期結束之後,面板周期是否會從此有所改變?關於面板行業後續的走勢,董敏的看法較為樂觀。他認為,儘管面板行業剛剛經歷了罕見的13個月以上的單邊上漲行情且近期下跌明顯,但是從近幾年面板價格變化和過程中所呈現的特點來看,顯示面板行業正在努力走出周期性的特徵,成為相對確定性的行業。後續,産業中的存量産能逐步退出,新增産能逐步釋放,顯示面板行業將由過往固定的大而強的周期逐漸轉化為由市場競爭、需求淡旺季影響的小而緩周期,波幅將顯著減小。董敏強調:“追求資源類工業品的長期穩定平衡是不現實的。”
不過,也有部分業內人士持慎重的觀點。“面板周期性有所減弱,但是不會完全消失。”榮超平認為,雖然面板整體産能在往中國大陸轉移,中國大陸面板廠也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但是之前隨着需求的好轉,各家面板廠産能擴張的行動並沒有停止,需求回歸以後,面板行業再次陷入供大於求的窘境,所以面板走勢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由此可見,面板周期性問題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但是會發生一些改變。那麼,面板周期的存在意味着什麼?
馬蓓蓓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市場周期波動在任何一個産業都是客觀存在的,不過顯示面板産業資本密集度高,周期波動時間相對較長,帶來的影響往往更大。長達數年的周期波動將給企業可持續盈利能力帶來較大壓力,也可能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無法及時被監測,助長供需不平衡程度,造成大額投資浪費。不過這一週期變化也為新技術升級和新進入者提供了一定的有利空間,當年韓國液晶面板産業就是借助反周期投資超越日本。如果能夠合理利用産業周期,與技術升級配合,通過時間差提升投資利用率,就可能為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提供幫助。
胡春明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周期性的強度在頭部企業的努力下是有可能進一步減弱的,但還要取決於需求的變化強度、技術進步速度和市場競爭集中度。
調整策略應對下一輪周期
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各尺寸面板價格降幅在9月份創下了單月曆史最大紀錄。電視面板在經歷了13個月的最長面板漲價周期後,自今年第三季度開始,走勢出現反轉,開始下跌,至此已回到今年第一季度的均價。
當前,顯示面板行業已經進入下一輪周期,表現為市場需求快速進入冰凍期,面板出貨量同比大跌,面板價格失速下落。榮超平認為,這樣的大起大落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其實是非常不利的。賽迪顧問産業研究高級分析師劉暾也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面板價格的大跌或大漲並不是一種常規性的周期變化。”
“如何穿越周期”一直是顯示面板産業的待解難題。
榮超平認為,對面板廠來説,在目前産能出現過剩的情況下,應該迅速減緩原有産線擴産計劃,積極調整産能結構,推動新産品和新技術量産,甚至需要考慮調整産線稼動率,才能扭轉目前供大於求的局面,不然面板價格還會持續下跌,面板行業繼續往更不利的方向發展。
董敏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從整體行業來看,首先需企業集體加速對新場景和新産品的開發,以應對傳統消費場景的增長瓶頸和淡旺周期。其次,産能的新建、擴張和釋放要遵循市場原則。從企業角度來看,面板廠要完善客戶結構、産品結構、産線結構來增加生産柔性和市場彈性。最後,要根據競爭環境選擇、布局産業鏈的核心上下游環節,改變主營業務工業品的屬性,調整製造業利潤分配的微笑曲線。
在馬蓓蓓看來,企業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市場動向的觀察監測,尤其要深入研究整機終端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積極與下游客戶溝通,提升對周期變化的預判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時刻保持冷靜頭腦,在資金充裕時期加強研發和資金儲備,在市場低迷期間適時反周期投資推動技術升級,以促成新一輪市場行情上升,佔據更多優勢。
“此次周期之後,顯示面板企業開始思索在後疫情時代擺脫周期性規律束縛,追求確定性成長的可能。頭部企業將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在保障供需均衡、適時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産品附加價值、提高價格彈性,特別是豐富應用場景等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胡春明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記者 楊鵬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