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蘇昆山綜保區內企業正在開展全球維修業務。(資料圖片)
“隨着全球維修政策持續放開,我們的維修産能不斷放大,維修貨物的品類也持續增加。”旭達電腦(昆山)有限公司關務經理鐘艷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2019年1月18日,全國首票綜合保稅區全球維修貨物業務就是由這家公司申報的。雖然進口的只是12&行車記錄儀,貨值不過1800美元,但“修全球”的嘗試讓企業發展方向變得更加明晰。
“如今,隨着政策允許承接國內其他綜保區維修貨物,我們新承接的無錫綜保區維修訂單,每月新增電腦及服務器主板維修有1000多片,預計新增訂單金額300萬美元。”鐘艷説。
不僅是旭達公司一家企業從全球維修業務中受益,更多昆山綜保區企業從中嗅得商機。世碩電子(昆山)有限公司從2017年起就開始承接手機維修業務,而全球維修業務的開展讓企業業務量持續增長。“在南京海關所屬昆山海關的全程指導下,我們的維修業務持續放量,企業不斷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展,形成增收又增利的良性循環。”該公司關務經理李蘇説,今年上半年,公司保稅維修專用賬冊進出口總額達4.81億美元。
作為《國務院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重頭戲之一,全球維修新業態一經推出就備受各方關注,也成為各地綜保區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據南京海關數據,今年上半年,僅昆山綜保區內開展全球維修業務的企業就達到10家,維修貨物一線進出口7.21億美元,同比增長8.58%。
維修的響應速度是企業接維修訂單的最強底氣,高效的海關監管讓企業接單能力不斷擴容。為了保障維修貨物高效通關,各地海關一方面向改革要紅利,穩步推進“兩段准入”改革,待維修貨物全部轉為目的地查驗;另一方面,向科技要效率,通過5G、AR等技術應用,採取“互聯網+查檢”方式遠程作業,企業從口岸提貨當天即查驗完畢,保障維修生産線滿負荷運行。據悉,為滿足快速出貨需求,昆山海關在智慧綜保區&&下實行了一系列便利通關措施,不僅嚴格把控相關風險,也在減少企業申報壓力的同時,大幅提升卡口進出效率。
形成規模化優勢,企業需要拓寬待維修貨物進口渠道。過去,企業只能維修自己生産的産品,在生産淡季,會出現生産線吃不飽的情況。各地海關將調研中收集的企業訴求積極向上級反饋,並與多部門共享信息。去年,商務部、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關於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維修業務的公告》,相關舉措針對性強、效果好,受到企業一致好評。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宅經濟”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引擎,消費電子生産企業開展“全球維修”業務不僅增加了企業利潤,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公司提升生産水平和品控能力,從而贏得客戶信任,獲得最新機型的生産資格。
“維修不僅提升了客戶服務滿意度,也讓我們從中積累寶貴經驗,産品優良率不斷提升,訂單蜂擁而來。”仁寶資訊工業(昆山)有限公司關務陳芳説,正是通過對旗下專業維修企業的大數據分析,為集團筆記本電腦、服務器、平板電腦等生産線提供了關鍵的品控數據。
綜保區內維修業務紅火,區外試點同樣如火如荼,全球維修新業態的溢出效應還在持續釋放。“與過去修理物品需要10個工作日辦結相比,保稅維修僅需1-2個工作日即可。”微盟電子(昆山)有限公司負責人&&,去年以來公司的保稅維修進出口業務增長超三成,也更加看好這一領域的新商機。(記者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