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22 07:53:01
來源:經濟日報

國機重裝“輕裝”上陣

字體:

2400噸級沸騰床鍛焊渣油加氫反應器發運現場。 (企業供圖)

  位于四川德陽的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重裝”)今年喜訊不斷:2月26日,拿下新春“第一單”——與上海電氣簽署中國重燃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機關鍵部件供貨合同;3月4日,海外市場花開兩朵,與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電網公司簽訂自耦變壓器供貨合同,同一天,公司承建的“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柬埔寨國家電網核心電力樞紐站成功帶電運作;3月23日,國機重裝科學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發布重大科技研發項目,簽署係列合作協議;4月份,公司承接的孟加拉水泥粉磨站項目啟動,寮國南俄4水電站進水塔全面到達設計高程……

  減“重”前行,刻不容緩

  説起國機重裝,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但説起中國二重,行業內外都知道它的分量。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基地,擁有世界最高等級的“工業母機”——8萬噸模鍛壓力機。中國二重研制的許多産品都赫赫有名,比如C919國産大飛機的關鍵零部件、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重要裝備、三峽70萬千瓦級全套鑄鍛件、“當代軋機之王”寶鋼5000毫米軋機等。

  “中國二重是裝備制造領域少數具備極限制造能力的大型企業,解決了一係列‘受制于人’的難題,不少産品都是國內甚至世界‘首臺’‘首套’。”上世紀60年代初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就投身于中國二重建設的公司老領導華涌欣自豪地説。

  2000年開始,中國二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並于2010年上市。但自2011年起,鋼鐵等相關行業持續低迷,中國二重訂單大幅減少,生存難以為繼。

  “外部因素是一方面,企業內部也存在一些問題。”中國二重的職工對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公司有些重大投資項目一時不能發揮效益,而且自身業務和産品結構不合理,研發設計能力不足,適應市場能力較弱。”2011年開始,中國二重連年虧損,2011年至2014年累計虧損超過100億元,至2014年底負債總額超過200億元。

  負債沉重,冗員也壓得中國二重喘不過氣來。在公司收入規模達到80億元時,職工總數達到1.3萬多人。2012年,公司收入規模下滑到40多億元,每年的人力成本就要10億元。“船變小了,但乘客還是那麼多,難以負重前行。”

  中國二重已到了瀕臨破産的邊緣,但中國二重不能“死”。作為“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戰略性、基礎性企業,中國二重的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強制退市,5萬多名中小股東也將遭受重大損失。

  2013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實施聯合重組。為避免被強制退市引起一係列負面影響,中國二重選擇了主動退市。2015年5月,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先後採取要約收購、股東大會決議等方式,順利完成中國二重主動退市程式,並承諾盡快恢復上市。這是我國資本市場退市制度改革後的首個成功案例,退市前的一係列準備工作妥善化解了退市可能帶來的重大風險。

  沉重的債務是一座大山。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在一年多時間裏先後與近20家銀行債權人磋商40余次,方案被一次次推倒重來。根據不同情況、不同需求,最終達成“以股抵債+現金償還+保留債務”的綜合償債方案,使中國二重資産負債率降至90%左右,每年可節約利息支出6億至8億元。近兩年,又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使資産負債率進一步降至近50%。

  難中之難,減員分流。通過提前退養、離崗休養、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等多種途徑,使中國二重原有的職工從1.3萬多人降至7600多人,人力成本大幅降低。

  2016年,公司在連續嚴重虧損4年後首次實現盈利5.3億元,在隨後的3年裏,公司分別實現利潤約5.7億元、6.2億元、6.4億元。主動退市5年後,2020年6月8日,國機重裝兌現重新上市諾言,在上交所重新挂牌上市,全年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勢頭。

  面向市場,開拓創新

  中國二重又“活”了。怎樣才能活得更好?今後的路怎麼走?

  職工認為,企業的問題在于轉型不徹底,應該面向市場,開拓市場。國機集團和中國二重的領導層認為,二重的産品和經營模式都過于單一,傳統市場一旦有變動,經營就會受到巨大影響。並且,經營模式上只是“賣産品”,沒有能力提供係統解決方案,國際市場開發能力弱,體制機制活力不足等。

  問題找準了,解決的方案隨之清晰:首要任務是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提升産業鏈和供應鏈。

  中國二重堅持市場需求與技術引領相結合,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傳統産品轉型升級、新興産品開拓創新。

  2018年3月,國機集團以中國二重核心制造主業為平臺組建國機重裝,中國二重實現順利轉型。

  “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但公司的産品結構不能適應市場變化,傳統‘工業母機’企業的産品大多都是單件、小批量或特殊定制。”國機重裝科技發展部部長王衛紅分析説,比如公司生産的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軋鋼設備、熱模鍛設備等都是按不同客戶的産品需求獨家定制的。用戶可以用這些設備在10年至20年內進行大批量生産,但對企業來説,在這段時間客戶就少了。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的覺醒和主動探索都存在一定的過渡期,這讓企業壓力重重。

  怎麼辦?國機重裝一方面大力提升大型成套設備向智能化高端化升級,增加産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市場需求,努力研發生産具有市場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産品。

  飛輪儲能裝置是國機重裝研發的一款可以批量生産的新興産品。“這是一款在銀行、醫院、電力、數據中心等機構應用十分廣泛的設備。”負責該項目的中國二重儲能公司總經理程琨虎介紹,飛輪儲能相當于橋接裝置,在停電的一瞬間,提供不間斷電源,並連接到備用電源上。作為一種新型不間斷電源,與傳統的鉛酸蓄電池相比,實現了零排放、零污染,而且壽命更長、維護更簡單。“別小看這樣一個‘小塊頭’,市場規模大到千億元以上。”目前,飛輪儲能裝置已在多地投入使用。

  此外,國機重裝還研發了在城鎮廣泛使用的新型垃圾處理裝備,可以在油氣田廣泛使用的油泥污染物處理設施,還有核廢料處理用玻璃固化容器等。這些新産品共同的特點是:節能環保、市場前景好、需求量大、可批量生産。

  在面向市場研發新品的同時,公司持續推動傳統産品轉型升級,自主研發新型智能化熱模鍛壓機、國內首臺連鑄結晶器液面控制係統、高品質鋼連鑄物理數字係統及線上監控平臺等設備。“與以前同類産品相比,經過轉型升級後,這些設備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實現了智能化、整合化、高端化和綠色化的迭代升級。”王衛紅感嘆。

  此外,公司致力攻關“自主可控”,成功研制了100萬千瓦白鶴灘水電站整套鑄鍛件、2400噸級鍛焊加氫反應器、國內最先進的300噸級RH精煉裝備、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高中壓轉子等重大裝備。

  提升“雙鏈”,一體發展

  組建後的國機重裝已不再是從前相對單一的制造工廠,而是既擁有重型機械行業科研設計國家級科研院所、全球最高等級極限制造能力,又擁有全球化市場布局和國際工程承包與服務經驗的重裝旗艦。

  國機重裝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曉軍説,國機重裝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科工貿”協同取得重要突破。

  “目前,國機重裝正在構建‘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即以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為主體,重點突出創新引領;以工程承包和投資、貿易與服務為支撐,統領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國機重裝戰略投資部部長李國慶告訴記者。

  近年來,國機重裝不僅研發制造成套裝備,還深入到投資運營、設備運維、檢驗檢測、物流服務等高端重型裝備綜合服務全産業鏈中。

  2019年底,公司研發成功一款新型垃圾處理設備,這款設備通過對生活垃圾進行熔融裂解處理,具有小型一體化、節能環保等優勢。與以前不同的是,國機重裝不再以賣設備為主,而是從傳統設備供應商向“設備供應商+服務商”轉變。公司已在廣東雷州建成一條垃圾處理示范生産線,從設備到運營管理全部由公司自己負責。投産一年多以來,公司獲得了穩定的垃圾處理收入。“這是公司探索的一種新的盈利模式,我們計劃推廣這種模式,提高公司的營利能力。”國機重裝二重裝備副總工程師漆小虎告訴記者。

  2020年,國機重裝簽約合同金額近10億元的南方東海鋼鐵熱卷板生産線項目。這是國機重裝成立以來簽約額最大、涵蓋范圍最廣的冶金工程總包項目。國機重裝經營發展部部長李飛頗告訴記者:“從鋼水、鋼坯到熱軋,再到根據客戶需求冷軋出板材,這是鋼材生産的一個全産業鏈。正是發揮重組後形成的‘科’與‘工’的協同優勢,才能成功拿下這個項目。”

  在保持國內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國機重裝充分發揮科工貿協同優勢,圍繞工程承包、投資運營、貿易服務等業務模式開展對外經貿合作,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海外分支機構。

  在海外工程總承包方面,國機重裝與柬埔寨、寮國、印尼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簽訂了多個項目,在非洲市場實現新的突破;在貿易與服務業務方面,國機重裝聚焦裝備制造與研發主業,發揮工貿企業中國重機海外渠道優勢,帶動成套設備、零部件、鍛鑄件等機電産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投資運營方面,以BOT模式投資的柬埔寨達岱水電站連續6年超額完成發電任務,2020年底與柬埔寨簽署上達岱水電站BOT投資項目協議,新項目建成後將實現達岱河流域梯級開發。

  旗艦遠航,國機重裝作為我國高端重型裝備綜合服務商的地位將更加穩固,發展前景令人期待。(記者 鐘華林)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1201127358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