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術與示范”項目,重點針對我國草甸和草甸草原生態係統所受幹擾強度大、退化機理錯綜復雜、恢復機制及有效治理技術缺乏等問題,經4年多攻關,找到了原因,弄清了機理,提出了對策。這是記者從今天在京召開的該項目2020年度成果交流暨學術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項目組成員、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辛曉平介紹,溫性草甸和草甸草原是我國生産力最高的草原類型,75%的溫性草甸草原、50%的溫性草甸分布在內蒙古東部及東北地區。上世紀80年代至今,這一區域的草原面積減少了27.8%,90%草地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術與示范”項目屬于“十三五”“典型脆弱生態係統”重點專項第一批立項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領銜。項目組集中了本領域實力最強的18個同行機構,著重開展草地退化恢復機理、恢復治理技術、生態産業技術創新應用等三方面研究,創建可復制、可移植、係統性的綜合治理技術及新型生態産業技術,提出草甸退化草地治理的整套技術方案。
項目主要成果包括:闡明草甸草原多尺度退化機理、退化草甸差異化係統性恢復新理論。構建北方草甸退化草地係統性修復技術體係1套,包括低擾動快速恢復、植被綜合復壯、草地穩定重建、土壤定向修復和土壤肥力培育等草地改良治理技術方法12項,區域生態産業技術5項,整合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松嫩平原和寒地黑土區不同區域退化草地綜合治理技術模式5套,整合我國北方草甸草地資源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的生態産業技術整體方案1套,包括針對不同區域生態草牧業産業技術5項,整合以生態草業和畜牧業為核心的産業技術模式3套。搜集評價鄉土種質資源,培育適宜飼草作物新品種(係);培育並通過審定抗逆優質牧草品種7個。
項目還申請和頒布行業/地方技術標準15項,建立退化草地綜合治理縣域以上示范基地5個,以呼倫貝爾示范區為例,退化草原低擾動近自然修復技術通過克隆繁殖顯著提高羊草數量66%—85%,增加土壤含水量5%—15%,通過土壤疏松增加土壤含水量12%—20%,降低土壤容重3%—9%。(記者瞿劍)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