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倫敦7月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伯明翰大學9日發布一項研究説,新開發的技術可利用紅外線的特性實現對類風濕關節炎的高效診斷,從而幫助病患更好地接受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性關節病,主要累及手足小關節。當前的檢測方法需要結合血檢、X光或超聲波掃描等,診斷過程可能會消耗不少時間,且結果的準確性也比較依賴醫生經驗。
伯明翰大學研究人員領銜團隊開發的係統首先會掃描患者手部,形成一個三維模型,然後讓紅外光線照射每根手指,並測量有多少光穿透手指,這是因為氧充足的血液和缺氧的血液吸收光的能力有顯著差別。通過這樣的成像技術,係統能分析出是否存在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因為血液缺氧以及血液含量增加都是這類病症的前期徵兆。
在實驗中,團隊針對21名類風濕關節炎病患展開研究,係統準確辨別出了他們出現炎症的關節,與傳統方法的檢測結果基本相符。相關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生物醫學光學雜志》上。
領銜這項研究的伯明翰大學教授哈米德·德賈尼説:“這個新開發的係統為醫護人員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以及客觀的疾病診斷方式,還可能對疾病程度進行分級。我們希望未來它能幫助醫護人員實現對這類疾病的早期診斷,從而為病患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