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0月16日電(記者眭黎曦)記者16日從西交利物浦大學獲悉,該校朱紹和博士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全球首個穿山甲基因組測序工作,相關研究表明穿山甲進化出鱗片可能是為了增強表皮免疫力。
“穿山甲全基因組測序此前一直未能實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難以獲得穿山甲的DNA樣本。”西交利物浦大學醫療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紹和博士告訴記者,由于選擇性飲食習慣和免疫力低下的問題,穿山甲很難適應人工飼養。
研究人員從兩種極度瀕危的穿山甲——中華穿山甲和馬來亞穿山甲身上獲取DNA樣本並進行測序。由于穿山甲基因組規模龐大,接近人類基因組,朱紹和牽頭組建了一支國際團隊進行數據分析工作,並將基因組數據與美國、俄羅斯、馬來西亞、葡萄牙,以及北京大學和上海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共用。
穿山甲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它沒有牙齒,也幾乎沒有視覺,通常利用高度發達的嗅覺來覓食螞蟻。
同時,穿山甲也是唯一一種有鱗片護體的哺乳動物。有一種假設認為,穿山甲進化出鱗片是為了保護其免受微生物感染。朱紹和領導的國際團隊就試圖通過分析穿山甲的基因組,尋找支援這一假設的遺傳證據。
朱紹和介紹,進化過程中發生的突變,可能導致某些基因喪失功能,成為“假基因”。而他所領導的研究證實,有些與穿山甲免疫相關的基因就屬于這種情況,比如基因幹擾素ε(IFNE)。
“研究中我們有一項重大發現,IFNE基因在我們所檢測的穿山甲樣本內都呈現失去功能的‘假基因化’狀態,但這種基因在人體內能夠正常運作。”朱紹和説,“IFNE基因在我們的皮膚表層、黏膜保護的腸道和肺部中發揮作用,對試圖進入體內的病原體設置了第一道防線。”
研究人員認為,穿山甲的鱗片不僅可以幫助它抵禦掠食動物的攻擊,還能保護它免受創傷,以及防止受傷後的微生物感染;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鱗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IFNE基因功能缺失所引起的皮膚免疫功能弱化。
-
美藥管局批準血型基因檢測新方法
美藥管局説,有些人的血型屬于稀有血型,特別是鐮狀細胞貧血患者這類長期輸血的患者中更易出現稀有血型。2018-10-15 11:04:06
-
搶救百萬年歷史的天山野果林 保住後備基因庫
2016年,科技部啟動“天山野果林退化生態係統保育與健康調控關鍵技術”項目,為期5年,由國內十余家科研單位聯合攻關。張元明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他説:“項目執行近3年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2018-10-10 07:46:05
-
研究確認與獨角仙犄角形成有關的基因
獨角仙是一種外形非常奇特的甲蟲,雄性擁有碩大的犄角。日本研究人員與國際同行合作,成功確認了決定獨角仙犄角形成的基因。2018-10-07 11:28:18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