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6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3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了所有物理體係中最大糾纏態制備的世界紀錄。該成果近日以“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由于量子信息技術的巨大潛在價值,歐美各國都在積極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資源,開展國家級的協同攻關。例如,歐盟在2016年宣布啟動量子技術旗艦項目,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量子行動計劃”,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IBM等也紛紛強勢介入量子計算研究。
多粒子糾纏的操縱作為量子計算不可逾越的技術制高點,一直是國際角逐的焦點。2016年底,潘建偉團隊同時實現了10個光子比特和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並一直保持著這兩個世界紀錄。近期,出于商業目的,雖然IBM、英特爾、谷歌等宣布實現了更高數目的量子比特樣品的加工,但是這些量子比特並沒有形成糾纏態。
潘建偉及其同事過去20年一直在國際上引領著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的發展,並在此基礎上開創了光子的多個自由度的調控方法。2015年,通過實現對光子偏振和軌道角動量兩個自由度的量子調控技術和單光子非破壞測量,潘建偉、陸朝陽研究組首次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相關成果被英國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選為“國際物理學年度突破”。此後,研究組進入實現多光子3個自由度的聯合調控這一“無人區”。通過多年的不懈探索和技術攻關,研究組自主研發了高穩定單光子多自由度干涉儀,實現了不同自由度量子態之間的確定性和高效率的相幹轉換,完成了對18個量子比特的262144種狀態的同時測量。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成功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超糾纏態的實驗制備和嚴格多體純糾纏的驗證,創造了所有物理體係糾纏態制備的世界紀錄。該成果可進一步應用于大尺度、高效率量子信息技術,表明我國繼續在國際上引領多體糾纏的研究。(記者 王磊 見習記者 王海涵)
-
中國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2018-07-02 20:37:48
-
科大訊飛與MIT簽約 共同探索人工智慧前沿
作為我國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承接單位,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與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 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人工智慧聯盟,將對人工智慧研究的前沿領域深度探索。2018-06-23 18:49:17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