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為什麼有的人好鬥,更容易卷入衝突,這種性格是天生還是後天形成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對555對雙胞胎的行為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6歲前的攻擊行為大多與遺傳因素相關,而6至12歲階段攻擊行為則主要是受環境影響。
該研究分析了魁北克地區223對同卵雙胞胎和332對異卵雙胞胎兒童,老師分別在他們6、7、9和10歲的時候測評和記錄下他們的行為,以比較這些雙胞胎孩子的主動和被動攻擊行為。主動攻擊指通過行為或言語壓倒他人,獲得控制權或佔據優勢,而被動攻擊是指對預想的威脅進行反擊的行為。
結果顯示,影響孩子在6歲前出現攻擊行為的主要是遺傳因素,大部分孩子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攻擊行為會減少,6至12歲間對他們行為變化産生影響的更多是環境因素。
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了一個普遍存在的自我成熟過程,包括像做計劃、做決定、控制力和集中注意力等認知功能的成熟。“我們經常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攻擊是小孩社會化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對同類攻擊性最高的時期出現在2至4歲,隨著孩子長大,他們逐漸學會控制情緒,與他人溝通和處理衝突。他們學會了疏導自己的攻擊衝動。”研究人員表示。
研究人員表示,可以繼續研究與童年時期主動和被動攻擊行為相關的特定社會因素。該研究還顯示了對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幫助和在學校進行幹預的重要性,有助于相關心理疾病的臨床治療和預防。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徵集丨2018"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
2017-12-15 09:39:47
-
好消息!企業職工快看,你可能會多一筆錢!
2017-12-25 14:01:21
-
要買房、換房、租房趕緊看!明年調控有變化
2017-12-25 14:02:09
-
喝水應該注意的幾個“壞習慣”
2017-12-25 13:59:44
-
地鐵遇“怪乘客”竟是醫托 挑監控盲區攬客
2017-12-25 11:27:21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