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財政部門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國計民生的關鍵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民生投入逐年增加。2012年至202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約33萬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衞生健康支出13.6萬億元、住房保障支出6萬億元,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2023年,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們不會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將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支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繼續增加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規模。研究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地方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落實學生資助政策。
二是提高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衞生體系,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資金。適當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
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積極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保障好因疫因災遇困群眾、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
四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繼續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涵養綠水青山。
五是堅決兜住基層“三保”底線。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縣鄉基層傾斜。督促地方強化預算管理,騰出資金優先保障“三保”支出,促進基層財政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