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前夕,大會組委會發布了題為《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文件。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接受新華訪談欄目採訪時説《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的發布表明了中國在發展互聯網上的立場,那就是中國以一種開放合作的姿態,希望利用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特點來為全人類的福祉做出貢獻。
精彩觀點
您認為《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份文件的&&,對我國以及世界今後互聯網的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
《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發布彰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態度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網絡空間的反映。人類空間既包括現實的物質世界,也包括虛擬的網絡世界,在信息化程度加快進程的今天,網絡空間已經變成了人類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這個文件的&&實際上重申了中國發展互聯網的主張,彰顯了中國對國際互聯網治理的立場。儘管國際上有一些別樣的聲音,但中國仍然保持一種開放合作的姿態。我們永遠是通過開放合作來爭取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同時,也為全世界共謀發展共享福祉作出我們的貢獻。這彰顯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
請您結合我國的互聯網發展形勢和行業特徵談一談我國在哪些方面可以作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點?
中國是互聯網的受益者,是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貢獻者,同時也是互聯網治理的倡導者、實踐者。
一是加快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這是整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其中包括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我們不僅建設好自己的網絡基礎設施,我們的電信企業也參加了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我們作為跨境光纜、國際海底光纜等項目的建設方,願意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方面提供一些經驗與全球共享。二是積極推動建立公平正義的互聯網秩序。國際組織是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的重要主體,過去基本上被發達國家所控制。目前來看,面對互聯網治理中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完善的規則,中國呼籲要改變目前互聯網治理現狀,我們也是通過參與各種國際互聯網論壇來表達自己的主張,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我們的智慧。我國是互聯網規則的模範實踐者,在加強網絡倫理和網絡文明建設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規範自身行為,保護公民隱私、維護國家安全,不損害其他國家安全等。我國也是推動互聯網治理規則改革的積極倡導者,在這方面得到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響應和支持。 第三點是支持互聯網企業做大做強。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較多、較大,中國有4家互聯網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前10強,10家互聯網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前30強。中國包括互聯網企業在內的信息通信企業有領先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為全球提供性價比高的産品和服務,促進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第四方面是打造全球互聯網交流&&。在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就是這樣一個&&,通過這一&&分享中國發展和治理互聯網的經驗。另外,通過互聯網社群包括互聯網協會等努力,與國際上有關互聯網協會合作、交流,構建一個文化交流共享的&&,增進互信,共同推動互聯網發展。中國是互聯網的受益者,是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貢獻者,同時也是互聯網治理的倡導者、實踐者。我們也願意將發展成果為全球共享。
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是“智能互聯,開放合作”,提出了智能這個概念,那您覺得智能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有怎樣的關係?
“智能互聯、開放合作”既是時代特徵,又有現實意義。
“智能”反映了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5G、工業互聯網等這些新技術擴展了互聯網的應用,從消費互聯網擴展到産業互聯網,從人與人的交流擴展到萬物互聯。“互聯”不是簡單的物理鏈結,而是需要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人工智能的決策,使我們的生活、工作變得更高效。這也體現了當今社會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發展歷程。所以“智能互聯”是有時代特色的,反映了我們現在進入到一個信息技術發展的新時代。“開放合作”是我們的一貫主張,“開放”也是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我們在會議的主題上提出“開放合作”,也是重申我國全方位的開放合作的態度。“全方位的開放合作”當然包括互聯網的開放合作。當前,提出互聯網開放合作有其現實意義。有些國家主張單邊主義,對抗開放合作,我們不是用閉關鎖國的方式來對待別國的單邊主義,而是用開放合作的方式來打破對我們的封鎖、圍堵等。所以我認為“智能互聯、開放合作”既是時代特徵,又有現實意義。當然,其最終落腳點是“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