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好用,下一代更好用-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10/01 10:54:44
來源:新華網

北斗好用,下一代更好用

字體:

在生活中,我們似乎很難察覺到北斗的存在。但其實,它一直在,並時時影響着我們。

清晨鬧鐘的準時響起,是北斗與5G配合的精準授時;樓下距離最近的共享單車、通勤大巴選定的最優路線、預知紅綠燈倒數的讀秒,是依靠北斗進行的精準定位與導航……在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北斗的身影。

今天,新華訪談重磅推出《大國總師》系列訪談,專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為大家講述天邊的北斗是如何走到我們身邊的,以及下一代北斗將有哪些新期待。

北斗使用的頻率軌位

是17年前與其他國家競爭得來的

2007年,是北斗系統建設史上關鍵一年

那一年,楊長風覺得

比電影中的故事情節還要驚心動魄

導航衛星發射上天的前提

是要有合法的軌道位置和頻率資源

北斗系統建設初期

國際上優質的空間頻率資源緊缺

幾經波折

國際電聯終於辟出資源給中國

作為衛星導航合法使用頻段

但國際電聯規定

必須在7年內發射導航衛星

並成功接收傳回信號

逾期則自動失效

為保住2007年4月17日

這個最後發射“窗口”

北斗人夜以繼日攻關

然而發射前,衛星上的應答機突現異常

經過討論分析

北斗團隊還是將已矗立塔架的星箭組合體拆開

取出衛星應答機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成功排除故障

 

2007年4月14日

這個肩負重要使命的衛星發射

三天后,成功接收到來自這顆衛星發回的信號

那一刻,距離頻率時效最後期限不到4個小時

 

獨特的“星間鏈路”

讓中國“北斗”服務全球用戶

作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的總設計師

楊長風回想自己與“北斗”的十年

他覺得,他們面臨最大的挑戰

是解決北斗系統國內建站實現全球運行和服務

 

當時,北斗人開創性地提出

利用星間鏈路來解決這個難題

楊長風説,“星間鏈路”就相當於

在相隔萬里的兩顆衛星間“穿針引線”

再加上,當時國際社會上

星間鏈路並沒有真正進入工程建設階段

可謂是難上加難

自主研發之路,註定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

楊長風帶領團隊,不畏困難

經過多年攻關

終於研發出屬於中國自主知識産權的星間鏈路技術

讓“北斗”所有在軌衛星和衛星“手拉手”

 

“只要你敢幹,它就不難了。”

楊長風&&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建設中遇到的很多困難都是世界性難題

憑藉中國人骨子裏不服輸、不怕難的精神

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未來的北斗

是國家綜合時空體系

高精度定位

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一大特色

它可以捕捉到幾毫米的位置移動

也可以傳遞極其精準的時間

精準到幾百萬年誤差1秒

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熟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除此之外,讓楊長風感到自豪的

還有北斗系統的“特異功能”

特別是在亞太地區

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和地基增強

這四種區域性服務是別的衛星導航沒有的

目前,北斗系統已經全面服務交通運輸、

生態環保、救災減災等領域

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

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

2023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産業

總體産值就達到5362億元人民幣

 

“北斗的應用只受限於想象力”

楊長風期待着

隨着北斗深度融合到國民經濟中

更多的新質生産力會被催生出來

 

北斗三號,並不是終點

楊長風相信

2035年,他們將建成一個更加泛在、

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時空體系

屆時,從室內到室外,從深海到深空

用戶將享受全覆蓋、

高可靠的導航定位服務

 

策劃:儲學軍 車玉明 

統籌:李曉雲 李由 

編導:於子茹 劉袁媛 湯子涵

視頻製作:劉廈

主持人:許丹睿

導播:李何銘  彭雨荷  

拍攝:趙鵬 高民輝 王小驥 東子寒 李沁珈

設計:鄧豪俁 

鳴謝: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

  相關閱讀:

  我當時想10年做成,沒想到用了20年

  我選擇了橋,橋也選擇了我

  去南極,和冰“硬剛”

  向實現“造船強國”的夢想不斷邁進

  向着地球深處不斷挺進

  “中國天眼” 從“最大”到“最靈敏”

  探月的腳步從未停歇

【糾錯】 【責任編輯: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