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訪談|貿易保護不是良方,合作共贏才是正道-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6/25 09:24:54
來源:新華網

新華訪談|貿易保護不是良方,合作共贏才是正道

字體: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對抽樣的三家企業——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將分別加徵17.4%、20%和38.1%的反補貼稅;對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平均加徵21%的反補貼稅;未配合調查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將被加徵38.1%的反補貼稅。歐委會為何採取這種舉措?加徵關稅的行為有無依據?新華訪談來到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專訪商會法律服務部主任陳惠清。

此次反補貼調查有非常濃重的政治色彩

新華訪談:您認為歐委會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舉措,目的是什麼?

陳惠清:中國的電動汽車目前對歐盟的出口還是很少的,也沒有對歐盟的産業造成損害。之所以歐盟要採取這樣的舉動,我們認為是想要遏制中國電動汽車産業發展,阻礙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盟市場,對歐盟電動汽車産業形成一個保護。

同時我們認為調查帶有非常濃厚的政治色彩。首先,調查是由歐委會高層先主動宣布,然後才正式立案,這在以往的歷史上是很少見的。其次,以往的案件需要有歐盟産業的主動申訴,但是這個案子是歐委會依職權來主動發起調查。另外,歐委會也是以損害威脅來立案,不是以損害來立案的,也就是説歐委會也不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産業對歐盟的當地産業造成了損害。

新華訪談:歐盟此舉對中歐雙方的經貿往來有什麼影響?

陳惠清:我們認為歐盟的這種悖離規則、悖離法制的做法,會打擊中國企業、中歐企業對中歐的貿易以及投資方面的信心,對中歐整體經貿合作會造成比較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歐盟最終對中國電動汽車採取反補貼措施的話,短期看,會影響我們電動汽車企業對歐盟市場的出口。但是中歐的汽車産業是高度融合、互利共贏的,也必然會對歐盟的汽車産業造成嚴重損害。此外,歐盟這樣的舉措會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造成嚴重減損。

反補貼調查過程中索要企業商業機密

新華訪談:歐盟此舉的依據是否充分,是否合理?

陳惠清:我們認為歐委會在這次調查過程中存在着嚴重的瑕疵。首先調查過程嚴重缺乏公正性、客觀性和透明度。

本次調查中,歐委會悖離了反補貼調查的抽樣規則以及以往的實踐。首先,在抽樣中選取了上汽、吉利和比亞迪作為抽樣企業進行詳細調查。然而,對歐盟出口電動汽車佔比最大的企業卻沒有被抽樣,這樣的抽樣是會嚴重扭曲調查的最終結果。

其次,我們認為歐委會在調查過程中跟企業要的信息範圍非常寬泛,要求也非常苛刻,預設結論的傾向性非常明顯。比如,歐委會在調查過程中跟企業要很多商業機密,我國企業是無法配合的。另外在時間上,要求企業提供信息的期限非常之短,也限制了企業能夠配合的程度。一旦企業無法提供歐委會要求的信息,歐委會就有藉口把我們的企業認定為不合作的企業,從而用歐委會自己的信息來提高反補貼稅率。高額的反補貼稅率就這樣形成了。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歐委會對損害數據以及數據來源也沒有披露,或者是沒有及時披露,這些都損害了中方的抗辯權。我們認為這些都是歐委會在調查過程中存在嚴重瑕疵的地方。

整個調查過程我們認為歐委會無視 WTO的規則,以及歐委會自身的反補貼調查法規的要求,也罔顧客觀事實,濫用自由裁量權來裁定一個畸高的反補貼稅率,是一個赤裸裸的貿易保護行為。

未來還有兩個時間節點去抗辯和爭取

新華訪談:在辯訴的過程當中,中國車企做出了哪些回應?

陳惠清:立案之後,其實從企業和行業都開展了很多的工作。企業去填寫問卷,配合實地核查,配合提交信息,配合歐委會的調查。從行業層面,我們也組織12家企業積極開展行業無損害抗辯,就調查的損害因果關係,還有整體利益方面來開展相關工作。我們前期已經提交了多次抗辯意見,並且在4月份向歐委會申請召開了聽證會。我們在會上也力陳歐委會做法的違法和不公之處。我們也在布魯塞爾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溝通調查的相關情況,澄清相關問題。

歐委會目前的時間節點,應該是在7月4日之前會發布完整的初裁報告。如果歐委會發布報告的話,我們也會進一步跟進歐委會初裁的信息。一方面,我們會繼續法律抗辯相關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在歐委會的法定程序內,申請要求歐委會召開聽證會,跟歐委會當面溝通調查中存在的問題,要求歐委會糾正錯誤的做法。

11月4日是終裁的時間節點,10月份歐盟的成員國還會對終裁結果進行投票,在此之前我們企業也還可以繼續開展相關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新華訪談:我國如何應對歐盟加徵反補貼稅的行為予以反制?

陳惠清:歐委會這次的反補貼調查,是一種赤裸裸的貿易保護行為。這種貿易保護的做法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所以我們相關的中國企業、相關方面,積極向政府反映目前的情況,希望政府能夠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它們的合法權益,我們也呼籲政府能夠積極考慮這些相關方面的訴求。

 

出品人:儲學軍

策劃:車玉明

監製:李曉雲 李由

製作:劉慶生 劉廈 於子茹

【糾錯】 【責任編輯: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