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訪談|從瀕危到重生,他們讓崖柏逆襲歸來-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5/22 13:37: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訪談|從瀕危到重生,他們讓崖柏逆襲歸來

字體:

  被稱為植物界“大熊貓”的崖柏,曾一度被宣布“野外滅絕”。為拯救這一瀕危物種,當地成立了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青年科研團隊,專門用以保護崖柏及其生物多樣性。經過近20年的接續奮鬥,該團隊讓瀕危物種崖柏實現重生。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華訪談》跟隨這支隊伍走進大巴山區,和保護區負責人楊泉及他的隊員們,共同探尋崖柏不同尋常的“逆襲”之路。

  新華訪談:崖柏曾離人們有多遠?

  楊泉:崖柏是一種遠古植物,大部分地方(的植物)因為第四季冰川的侵入都滅絕了,後來就僅存于大巴山區域。加之近現代時期人為破壞,它才成了一個瀕危物種。1999年,我們經過十幾年連續的野外調查,發現殘存的崖柏僅僅不到1萬株,而且它們的生存環境非常差,生長在懸崖峭壁上,樹齡比較老化,整體的群落結構失衡。

  最開始做崖柏調查和監測時,沒有無人機,也沒有很先進的監測手段,所以只有靠人力在每個角落、每個山崖上去尋找。在這個過程中,經常遇到包括毒蛇咬傷、摔傷、在野外露宿時斷糧,惡劣天氣變化等困境。

  新華訪談:“讓崖柏回歸”這條路,團隊走了多久?

 楊泉:目前,我們保護區的10個員工平均年齡大概36歲。剛來的時候,走山路基本上走三步摔兩跤,後來慢慢地習慣了。崖柏主要分佈在保護區裏,因為我們保護區裏有很多珍稀動物,包括亞洲黑熊都是經常會遇見的。我們每棵樹都有檔案,我們每年都要對它們進行監測。每年的夏秋兩季,我們都會做詳細地植物監測,這兩個季節我們至少有兩三個月是在野外,冬季會有一個月在野外做動物調查,一年365天,我們可能有250天以上都是在山上,住在山裏,吃在山裏。

  新華訪談:作為動植物保護工作者,最大的夢想是什麼?

  楊泉: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突破崖柏規模化繁育的整體技術壁壘。每年的繁育量可以以百萬級的速度進行增長。比如,到2023年以前,我們繁育了接近200萬株。今年,我們的繁育量可以超出300萬株,所以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在崖柏幼苗的扦插培育中,我們會從長得好的那一批樹中優選,然後採它的樹條再進行扦插和培育。我們人工回歸到野外的崖柏結種,結種後它的種子也能發芽,也能自然繁殖,這就説明崖柏在我們的輔助之下能夠自然繁衍。

  目前,崖柏適應性栽培試驗方面,我們已在全國的9個省市的12個地點設置了12個試驗基地。未來,我們想做更多珍稀瀕危物種的拯救、保護這方面的工作,讓更多的珍惜瀕危物種變得不珍稀、不瀕危,變得跟我們人類更加接近,跟人類關係更加緊密。

  2023年3月至今,崖柏已在重慶以外的8個試驗基地紮下根,在雲南高黎貢山存活率95%、在內蒙古大青山存活率85%、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活75%、在陜西天華山存活率100%。雪寶山保護區崖柏野外回歸面積超4500畝,種群數量實現可持續增長,扭轉了崖柏的極度瀕危狀態。

出品人:儲學軍

策劃:車玉明 李志暉

監製:李曉雲 韓振

執行策劃:李由 李元元 李華曾

編導:徐可 陳雨 黃俊輝

攝製:黃偉 朱清 翟亦平

設計:馬天龍

鳴謝:重慶雪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華訪談中心 新華網重慶頻道

聯合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