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2/ 22 10:19:17
來源:新華網

電影《流浪地球》裏的“種子庫”真的存在嗎?走吧!帶你去看看

字體:

  

  電影《流浪地球》中,科學家們在空間站冷藏了1億顆農作物種子,以防備環境的變化導致作物滅絕。那麼在現實世界中,真的有這樣的“種子庫”存在嗎?

  其實這樣的“種子庫”在地球上確實存在著。它們被稱為種質資源庫。

  近日,新華網記者在國家作物種質庫副研究員張金梅帶領下,探訪了位于北京全國最大的國家作物種質庫。

  

  種子也有身份證?

  在這裏,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種子被分裝在無數小紙袋中,紙袋上明確標注著它們的“身份編碼”。專業人員能夠從“種子身份證”中輕松識別各種資訊:比如它們來自何方、是何種類、有何特殊之處等等。

 

  入庫前需要什麼樣的流程?

  這些種子,需要經歷初清理、發芽、幹燥、登記、封裝等程式,最後入庫,並且每隔5至10年要取出樣品出庫重新檢驗一遍,以確保它們的發芽率保持在一定水準之上。

  

  記者在發芽室看到,工作人員將種子抽取樣本後放入特殊的實驗設備進行發芽率檢測,合格後才能具備入庫條件。

  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入庫?

  

  在發芽室旁邊是種子幹燥室,工作人員在這裏對種子進行幹燥處理,使含水量降至5%—7%,這種條件才是最適宜長期保存的。

  通道的盡頭,就是滲透著寒氣的低溫種質庫。

 

  張金梅介紹,倉庫有兩部分,入口處是一個很小的適應間,溫度比外面低,但沒有達到-18℃。入庫或出庫的種質資源,會在這裏停留15天左右,適應溫度的變化,然後才會進入下一步操作。

 

  “核心庫”長啥樣?

  倉庫中,擺滿了四五米高的架子,裝在小金屬罐裏的種子被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兩排架子之間的縫隙很小,要通過機械才能挪開架子,讓工作人員進入存取。

  張金梅介紹,零下18攝氏度、濕度小于50%的國家種質庫,種子在這裏的保存壽命可延長到50年以上。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而在我國,能將種子保存壽命延長到50年以上的長期庫有兩個。位于北京的這個國家種質庫于1986年建成,總面積3200平方米,保存了糧、棉、油、果、蔬等340種作物,主要任務是對農作物、蔬菜、牧草等作物及其野生近緣植物種質資源進行長期戰略保存。另一個長期庫是位于青海西寧的復份庫。

  另外,一座新的種質庫正在建設,地址位于中國農科院內,新庫使用了更多的科技設備,將是一個全自動的智能庫,設計容量為150萬份。屆時,更多的作物種質資源將會得到更好的保存。

    (記者 袁晗 陳傑 配音:關心 海報:王曄)

【糾錯】 【責任編輯:袁晗 】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10114121103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