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分享

新華視點 | 今日關注 | 中國網事
3月27日
導讀:
2014年2月和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北京,都提出了保護好北京歷史文化的要求。北京歷史文化遺産這張“金名片”保護得怎麼樣?新華社記者帶著問題走進胡同深處……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是首都的職責。

  ——北京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要更加精心保護好,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

  2014年2月和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北京,都提出了保護好北京歷史文化的要求。

  北京歷史文化遺産這張“金名片”保護得怎麼樣?新華社記者帶著問題走進胡同深處……

  “歷史和現代交織融合,這才是北京城”

  “還有別的戶型嗎?”黃昏時分,南鑼鼓巷地區四條胡同修繕整治項目現場指揮部院子裏,一位有騰退意向的青年女子在一塊展板前察看一種戶型後又問。

  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完整保存著元大都“裏坊制”胡同肌理,是北京市首批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為實現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北京2015年全面啟動南鑼鼓巷地區福祥、蓑衣、雨兒、帽兒四條胡同的修繕整治工作,對居民實行騰退自願申請制度。

  一方面騰退,一方面修繕,重新對外開放的南鑼鼓巷,有文化內涵的商鋪多了,京味兒更濃了。

  南鑼鼓巷的修繕和整治,是北京加強保護“金名片”的縮影。近些年尤其是近3年來,北京積極探索可推廣、可復制的核心區風貌保護和升級改造之路:大高玄殿、景山壽皇殿等文物建築得到修繕,歷代帝王廟、孔廟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社會開放,南中軸路、明城墻等遺址基本恢復歷史風貌、建成遺址公園……

  清理簋街上萬平方米違規超大廣告牌匾,騰退天壇周邊57棟簡易樓2000多戶居民……2014年到2016年,作為老城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東城區全力展現首都歷史文化“金名片”。

  “僅2015年市裏財政和發展改革委就給了103億元,用于騰退、整治、修繕、環境提升,歷史上沒有過。”北京市東城區委書記張家明説。

  大柵欄,年初落成的“北京坊”建築集群格外引人注目。

  一主街,三廣場,多胡同……集文物保護與新型業態開發于一體,“北京坊”成為以百年勸業場和謙祥益、交通銀行舊址等8棟沿街集群建築為中心的“中國式生活體驗區”。

  “歷史和現代交織融合,這才是北京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説。

  “塑造兼具歷史感與現代感的大國首都”

  “這幾年我們招收了大學生,彌補人員不足,還建立了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北京市琺瑯廠董事長衣福成説。

  北京歷史積淀豐厚。數據顯示,昆曲、京劇、古琴藝術等10個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達126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達82位……

  “古都風貌包括硬體和軟件,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缺一不可。景泰藍等‘燕京八絕’,京劇、昆曲,都是‘金名片’。”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龐微説。

  為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讓文物“活”起來,“十三五”時期,北京提出了建設長城、西山、大運河三個文化帶的工作目標。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説,三個文化帶的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制定,實施後將有助于打通古都北京的歷史文脈,為構建北京古都風貌全面保護的基本格局奠定基礎。

  “全面保護就是要分層次、分類型、分時間、分地域地保護北京古都風貌的所有歷史文化要素,弘揚與復興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兼具歷史感與現代感的大國首都。”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副主任王飛説。

  從保護明清北京城中軸線,到凸顯“凸”字形城郭與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城郭構成的獨特城市格局,再到恢復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傳統建築形態,北京計劃從10個方面強化舊城整體保護。

  1092座古墓、一座漷縣漢代古城、萬余件文物……2016年11月底,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為北京歷史文化遺産“金名片”增添新亮色。

  “我們將重點建設東部運河文化帶項目,串聯通州、張家灣、漷縣三座古城,實現文物保護與利用相統一。”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委員會的楊根萌説。   

  朝著世界文化名城的宏偉目標邁進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熱播到“故宮萌娃娃”一年賣出10億元,從擴大對公眾開放面積到打造全新的故宮文化創意體驗館,近年來,快“600歲”的故宮,屢屢成為新聞焦點。

  “只有傳承、保護和利用好故宮博物院的文化遺産資源,將更多精彩的文化成果奉獻給廣大社會公眾,讓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活起來’,才能無愧‘金名片’的美譽,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600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

  作為老城主要組成部分,北京市東城區和西城區紛紛行動起來:

  ——2016年12月初,東城區發布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等三大行動計劃,預計總投資1662億元,實施33項行動、115個具體項目,打造南鑼鼓巷、雍和宮—國子監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到2020年,東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整體修繕更新整治率將達80%。

  “未來5年,我們將對全區43%的用地空間進行整治式更新改造,整治胡同環境,調整商業業態,優化停車管理,最終讓胡同回歸寧靜,讓歷史融入生活。”張家明説。

  ——據統計,西城區363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存在安全隱患的佔46%。為保護好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尤其是會館和名人故居,西城區已基本完成康有為、沈家本等故居的騰退,東莞會館已有部分居民實現騰退。

  “我們計劃投入190億元,用5年左右時間使一批重大文物建築特別是納入文物登記的會館和名人故居實現騰退亮相。”西城區委書記盧映川説。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展現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獨特城市魅力,讓中華文明的這張‘金名片’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2016年,《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發布,提出了總體目標:推動北京朝著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脈標誌的宏偉目標邁進。

  “放眼世界,要認識到把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好、整治好、發展好,是最有現實意義的,是中國最大的甚至是無與倫比的‘中華文化樞紐工程’”“期望未來的北京像一簇永葆青春魅力的盛開花朵,有綠葉相持,花朵的‘花心’就是姿態煥發的舊城”……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吳良鏞先生多年前的話,至今仍然振聾發聵。(記者 李斌 孔祥鑫 張漫子 羅曉光)

全 文

  近日舉行的北京市文物工作會議傳遞出強烈信號:北京將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和支援下,加大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力度。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是首都的職責。”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時指出。

  “把北京歷史文化遺産上升到‘金名片’的高度,從來沒有過。”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孔繁峙説。

  北京市文物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副市長王寧表示,北京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提高文物工作認識立足點,精心打造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名片”。

  建城3000多年、建都800多年的北京,是世界文化遺産最多的城市。2016年6月,北京市發布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準的意見,提出了“全面保護”的理念:構建全面保護格局,完善全面保護機制。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 李斌 張漫子 孔祥鑫)帶樹杈的黎族竹管、鷹骨做的藏族鷹笛、低音笙、低音嗩吶、明代小管……數百樣從“太爺爺”輩兒上傳下來的手工樂器,擠滿了“宏音齋”第四代女傳人吳景馨在京西紫竹深處的家。

  眼看樂器越來越多,為保證音準、不搬動物件,吳景馨和弟弟竟搬出去租房住,家于是成了民族樂器的“陳列室”。“打磨一件民族樂器、傳習一種技藝需凝聚幾代人的智慧與心血。我得踏踏實實把清宮廷樂器制作技藝完整地傳下去,其他一切都為技藝傳承讓路。”

  像吳景馨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在北京有很多。

  作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是一張“金名片”。需要繼承和保護的,除了有形的文物、古建、人類文化遺址等物質歷史遺存之外,還有燦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聚攏而成的人文氛圍。

  “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大師及傳承人都集中在北京,他們參與構成了首都深邃獨特的文化底蘊。”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龐微説。

  上世紀80年代,打算赴美的吳景馨並不知道,她27歲後的人生要跟笙管技藝傳承緊緊綁在一起。

  創辦于清朝末期的“宏音齋”歷經發展,成為一家中國民族樂器的百年老店。它是中國第一支標準嗩吶、第一支插口笛子、第一支加鍵嗩吶等樂器的“誕生地”,彌補了民族管弦樂隊低音聲部的空白。2011年,“宏音齋”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昌平區傳習坊的車間裏,吳景馨拿起一片剛制作好的生簧片對記者説,一支樂器的研發和制作需要嚴苛的工藝。拿一支笙管舉例,制作時不僅要經歷選竹、烘幹、打磨、拋光、蒸煮、灌蠟等幾十道工序,還要忍受校直時的烘烤、拋光時的灰塵、上蠟時的異味等考驗。單是搶一片簧片就需要幾十刀、上百刀。“如果多鏟一刀或少鏟一刀,在你演奏時,技巧就反映不出來。”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 李斌 孔祥鑫 張漫子 羅曉光)近年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進入了“全面保護”的新階段。記者調研發現,這張歷史文化遺産“金名片”的鑄造,還有一些焦點問題亟待進一步重視和解決。

  認識問題:“必須從歷史和世界兩個維度中去衡量”

  “將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作為‘金名片’提出來,這在歷史上沒有過。”回首共和國成立60多年來北京歷史文化遺産保護歷程,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孔繁峙至今仍對“金名片”的提法感到十分振奮。

  “從初步認識到局部探索再到整體布局,‘金名片’的保護歷經文物保護、名城保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3個階段。現在,我們正處于一個嶄新的時代。”孔繁峙説。

  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唯一沒有幹涸、沒有斷流的文明。留住文化根脈,才能守住民族之魂。

  “必須從歷史和世界兩個維度中去衡量,才能更加準確理解‘金名片’的含義,才能理解它的獨一無二性。”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副主任王瑋認為,“北京的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國城市發展史。站在世界的角度,中軸線貫穿、棋盤格狀的城市格局以及胡同肌理,同樣舉世無雙。”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看來,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該上升到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底蘊。要想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國特色,歷史文化是最鮮明的標簽。”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呼吁,必須“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歷史文化遺産。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 李斌 張漫子 孔祥鑫)説起北京歷史文化遺産這張“金名片”,自然離不開胡同。

  記者數次走進前門附近一條近年來獲得有機更新、軟性生長的胡同——大柵欄地區的楊梅竹斜街,探尋究竟。

  作為貫通大柵欄、琉璃廠兩大文保區的連接線,只有496米長的楊梅竹斜街將兩條“歲數”加起來超過千年的老街合璧,使其歷史風貌一氣貫通,成為一條頗具風格的步行街。

  這裏曾經書局林立,近現代引領國人追求新知的許多書籍誕生于此;諸多文化名流也曾在這兒留下足跡,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魯迅、楊小樓等或寓居街內,或成為往來常客;舊京四大商場之首的青雲閣坐落街邊,世界書局、中正書局、開明書局、環球書局等舊址與老北京“八大樓”之一的泰豐樓舊址也在這裏。

  6年間,楊梅竹斜街經歷了一場舊城改造計劃。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保護歷史與復興文化、內生驅動與開放跨界就發生在這短短的496米中,這些新興的詞匯也成為大柵欄軟性更新計劃的關鍵詞。

  本著自願騰退的原則,1711戶原住居民中有718戶選擇了遷出,留下的近千戶居民散落在各式大雜院中。遷出後的老房子,由北京大柵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實施主體進行規劃改造,變“成片整體搬遷、重新規劃建設”為“區域係統考慮、微迴圈有機更新”,對院落、街巷進行有效的節點簇式改造,不同節點的改造形成節點簇、逐步再連成片。

  引入燃氣、電力電信架空線入地、修繕名人故居和會館、鋪設老磚瓦步道、復原舊時風貌……楊梅竹斜街保護修繕過程中,北京市西城區廢除了“危改帶開發”的拆遷模式,遵循“真實性保護”原則,將胡同原住民連同建築一起保留,讓胡同原有的韻味得以傳承。

  景觀構築物、城市小品、景觀燈具、垃圾箱、坐椅……楊梅竹斜街對各種不同歷史文化及景觀元素進行排列組合、設計改造,把歷史記憶編入景觀當中,在保持斜街原汁原味特色的同時注入新的活力。

  “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對北京歷史文化提出了“更加精心保護好”的新要求。

  從天壇周邊簡易樓的拆除騰退,到楊梅竹斜街的軟性更新,從南鑼鼓巷四條胡同的綜合整治,到北京文化新地標“北京坊”精彩亮相,從推動舊城“整體保護”到“構築全面保護格局”……過去3年來,古都北京加快了歷史文化遺産保護步伐,推動這座城市朝著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脈標誌的宏偉目標邁進。

  北京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必須更加精心保護好,下更大決心,投入更大力度,增強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

  “更加精心保護好”北京歷史文化,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歷史文化遺産觀,充分認識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加大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力度,加大文物搬遷、騰退、修繕力度,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讓歷史説話,讓文物説話。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