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1月21日電(記者張澤偉、孫哲)星河閃耀,天海一心。
當賽事日曆翻到最後一頁,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即將落下帷幕。由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舉辦的這屆全運盛會,不僅開創了全新的辦賽模式,也見證着中國體育的勃興和榮光。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運動會,全運會不僅是競技體育四年一次的大檢閱,也是奧運新周期的開年戰。賽事不僅展現了我國競技體育的家底和實力,也為奧運新周期梳理出備戰思路、指明發力方向。

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主火炬被點燃。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卷”出新高度
“神仙打架”“一群世界冠軍爭一個全國冠軍”“買全運會門票,看奧運級別的比賽”……網友的調侃道出了十五運會部分項目競爭之激烈、金牌之分量。
這是一份靚麗成績單——本屆全運會在田徑、游泳、射擊、舉重、場地自行車、攀岩等有紀錄項目中,創超8項世界紀錄、5項世界青年紀錄、13項亞洲紀錄、10項亞洲青年紀錄、14項全國紀錄、7項全國青年紀錄,12個小項奪冠成績超過巴黎奧運會冠軍成績。
——游泳喜看千層浪
游泳項目在“前浪”和“後浪”的交織下掀起波瀾、激蕩人心,一項亞洲紀錄被刷新、四項全國紀錄被改寫。徐嘉余包攬男子仰泳全部三枚金牌,不僅成就男子100米和200米仰泳的雙項“四連冠”,也在50米仰泳中打破自己保持的全國紀錄。“五朝元老”汪順同樣達成男子200米和400米個人混合泳的雙項“四連冠”,個人全運會金牌總數達到史無前例的19枚。覃海洋在男子100米和200米蛙泳中輕鬆摘金,宣告“蛙王”歸來。張雨霏、李冰潔分別以2金和4金捍衛榮譽。18歲的張展碩、13歲的於子迪,以驚人的方式在泳池掀起風浪——前者五金到手,風頭無雙;後者三金傍身,更在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中打破了由葉詩文創造並塵封13年的亞洲紀錄。

11月11日,河北隊選手於子迪(後)在比賽後與浙江隊選手余依婷擁抱致意。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跳水、舉重“夢之隊”不負眾望
全紅嬋、陳芋汐、陳艾森、王宗源、曹緣、練俊傑、張家齊……跳水賽場奧運冠軍“濃度”高,觀眾直呼“明星太多,應接不暇”。最終,陳艾森領銜的廣東隊狂攬6金,王宗源擔綱的湖北隊進賬2金。
力拔山兮的“大力士”們在舉重賽場再現壯舉。福建隊廖桂芳摘得女子76公斤級冠軍,其挺舉成績(158公斤)刷新全國紀錄並超世界紀錄。天津隊的劉煥華在男子102公斤級比賽中獨佔鰲頭,以總成績414公斤刷新了全國紀錄,並超世界紀錄1公斤。

11月19日,天津隊選手劉煥華在抓舉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乒乓球、射擊“王牌軍團”星光璀璨
馬龍、許昕重回賽場,樊振東、王楚欽捉對廝殺,孫穎莎、王曼昱巔峰對決。“地表最強”的國乒眾將,為球迷們上演了多場激情碰撞。
“神槍手”們火力全開。本屆全運會上,共有10人次在5個小項中超越世界紀錄,其中包括3個奧運項目;15人次在8個小項中超亞洲紀錄;6人次在3個小項中創造全國紀錄。巴黎奧運冠軍劉宇坤豪言“我就是來破紀錄的”。
孕育新未來
全運會是明星比拼的舞&,也是新人出世的搖籃。
經過60多年的發展變遷,全運會的功能和價值不斷豐富,但發掘新人、輸送人才的功能始終如一。十五運會同樣是屬於年輕人的時代篇章。“00後”已接管體壇“天下”,“05後”“10後”也開始嶄露頭角。首次登上全運會舞&的“小孩哥”“小孩姐”們,以澎湃的能量激蕩賽場。
體操賽場,15歲的廣東隊“小花”柯沁沁,不僅在青年組比賽中斬獲團體、個人全能、高低杠平衡木跳馬全能(小全能)三枚金牌,在成年組比賽中又進賬個人全能、平衡木兩枚金牌。

11月17日,廣東隊選手柯沁沁在女子平衡木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泳池中,18歲的張展碩攬下5金,打破3項全國青年紀錄;13歲的於子迪摘得3金,刷新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亞洲紀錄;15歲的呂沁遙力壓一眾名將,奪得女子200米蛙泳金牌。
田徑賽場,16歲的陳妤頡成為全運會史上最年輕的女子100米冠軍,成就短跑“雙冠王”。男子100米決賽,8名選手都是“00後”,冠軍李澤洋自信地喊出“中國的短跑大旗我們來扛”。
跳水項目盛産“少年英豪”。女子10米&決賽的12名選手中,有8名“10後”,11歲的山東小將劉紫涵摘得銅牌。男子10米&銅牌獲得者、陜西小將趙仁傑年僅14歲。女子雙人10米&銀牌得主、四川小將李蕊汐只有13歲。

11月10日,在跳水女子10米&決賽,獲得冠軍的上海隊選手陳芋汐(前左)、獲得亞軍的四川隊選手盧為(前中)、獲得季軍的山東隊選手劉紫涵(前右)在頒獎儀式上與教練自拍合影。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人輩出,薪火相傳。跳水“夢之隊”的人才供給鏈條堅韌牢固。
從科學訓練到全周期培養,再到高水平賽事錘煉,中國體育的“人才蓄水池”的寬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競技體育的人才支撐愈發穩固。
眺望洛杉磯
全運會是造就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的重要&&。如果説奧運會是塔尖的榮光,全運會就是堅固的基石。服務奧運備戰,是全運會的應有之義。
全運會項目設置基本對接奧運會,本屆全運會就根據洛杉磯奧運會的設項變化進行了相應調整,除了增設16個小項,還將攀岩項目的2個小項(男子、女子攀石+難度兩項全能)拆分為男子攀石、難度和女子攀石、難度4個小項。
項目調整自然是布局洛杉磯奧運會的舉措之一,讓運動員儘早熟悉新項目規則、更快適應比賽節奏。海岸賽艇首次被納入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獲得混合雙人雙槳金牌的廣東隊隊員張桂萍説,與傳統靜水賽艇不同,海岸賽艇通常在開闊的海洋、海灣或河口進行,受風浪、潮汐等自然因素影響大,對運動員的操舵技術、應變能力和體能要求更高。“有了這次比賽的經驗,接下來我要衝擊更高的目標,希望有機會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11月16日,廣東隊組合王雲飛(左)/張桂萍在海岸賽艇混合雙人雙槳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全運練兵,奧運爭光。今天全運舞&的佼佼者,可能就是明天奧運賽場的主力軍。國家手槍射擊隊領隊杜麗認為,這次全運會的場館硬體和軟體條件都非常優秀,為運動員提供了理想的比賽環境,是他們取得佳績的重要保障。“比賽中多名年輕選手嶄露頭角,展現了中國射擊可喜的後備力量。比如安徽隊14歲的劉子揚,以及2009年出生的河北選手趙桃桃,他們的表現,對於我們洛杉磯(奧運會)的備戰來説,是一種鼓舞。”
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佟立新&&,十五運會檢驗了各省(區、市)長期科學刻苦訓練、不斷改革創新訓練理念和方法手段、強化科技助力和複合型訓練團隊建設的成效;從全運看奧運,十五運會達到了檢驗水平、發現人才、鍛煉隊伍、奧運練兵的目的,為接下來的奧運會備戰打下了基礎。
成績和欣喜之外,全運會也暴露了一些項目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佟立新坦承,本屆全運會,部分項目沒有明顯進步、與世界一流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一些項目後備人才儲備不足、面臨新老交替挑戰。
基礎大項,特別是田徑項目,沒有明顯突破。男子100米冠軍得主李澤洋&&,隨着蘇炳添、謝震業退役,中國短跑短期內想要在國際賽場有所作為並不現實。“就算我今天全運會拿到了冠軍,我的個人最好成績還不如何錦櫶、鄧信銳、陳冠鋒,我必須繼續努力。”

11月17日,湖北隊選手李澤洋(左三)在男子100米決賽衝線後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杜麗認為,中國射擊隊雖在個別項目上有突破,但對於奧運備戰的標準來説,還有難點,高水平運動員項目分佈不夠均衡,有些項目只有個別選手突出,未能形成集團優勢。
厲兵秣馬,時不我待。十五運會讓我們看清了自己的家底——有潛力、有希望、也有短板,明確了下一步如何布局,以更清晰的思路“落子”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