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小科普:這場田徑比賽中,為隊友領跑為什麼算犯規?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全運會|小科普:這場田徑比賽中,為隊友領跑為什麼算犯規?

2025-11-21 01:37:2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廣州11月20日電(記者吳俊寬、劉旸)20日進行的第十五屆全運會男子10000米比賽中,雲南隊選手蔣發坤和楊紹輝成績被取消,原因是即將被套圈的楊紹輝為隊友提供了領跑支持。

  比賽中,當有望衝擊冠軍的蔣發坤還剩一圈半時,跑在他前方且即將被套圈的隊友楊紹輝突然加速,帶領蔣發坤發動衝刺並確立領先優勢。最終蔣發坤率先撞線,但之後賽事成績公告顯示,蔣發坤和楊紹輝均被取消成績,原因是兩人違反了《世界田聯競賽與技術規則》中的6.3.1條規定,即不允許被套圈或即將被套圈的選手為其他選手提供領跑支持。

  11月20日,雲南隊選手蔣發坤(右)、楊紹輝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不少人可能會有疑問,田徑比賽特別是馬拉松賽事中,運動員跟隨他人跑的情況不是很常見嗎?甚至有的比賽還會安排官方領跑員(即所謂的“兔子”),為什麼這場比賽中的領跑就會被判犯規呢?

  其實田徑比賽中為他人領跑的行為本身並不都是違規的,但需滿足一定的條件。如在馬拉松等路跑賽事中,領跑者和被領跑的運動員應一同從起點出發,領跑員可以中途退出,但不能是半途才進入賽道,否則被領跑的運動員成績會被視為無效。2019年肯尼亞長跑名將基普喬格在維也納完成兩小時內跑完全程馬拉松的挑戰,但因為挑戰過程中多位領跑員分段進入賽道領跑,因此基普喬格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沒有被世界田聯承認為新的世界紀錄。

  2019年10月12日,基普喬格在奧地利維也納挑戰馬拉松“破2”成功。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在800米到10000米的場內田徑比賽中,由於運動員至少要完成兩圈的奔跑,因此被套圈或即將被套圈的運動員(即跑得更慢的運動員)為領先運動員領跑的行為也被視為等同於中途進入賽道的領跑,所以是犯規的行為。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領跑者還是被領跑者,即使完賽,成績也會被取消。

  簡單來説,田徑比賽中“合法的”領跑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共同起跑,二是在領跑階段領跑者始終要比被領跑者跑得更快。

  在鑽石聯賽等一些商業性質的場內田徑比賽中,主辦方為激勵選手創造好成績有時也會安排配速員領跑。不過在奧運會、世錦賽、全運會這樣的正式比賽中,是不設置配速員的。

  過往一些比賽中,場內田徑項目特別是3000米障礙、5000米、10000米等中長跑項目中,經常上演同一支隊伍的多名選手相互領跑或者通過頻繁加速變速拖垮對手的“戰術配合”。但是任何的團隊戰術都必須牢牢守住比賽規則這條“紅線”,這條“紅線”也正是確保比賽公平公正的“生命線”。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