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田徑綜述:新老交棒 三地交融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全運會|田徑綜述:新老交棒 三地交融

2025-11-21 20:28:3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廣州11月21日電 20日晚,第十五屆全運會田徑項目在主火炬下收官。七個比賽日中,1200多名運動員在三個賽區的49個小項中盡展更快、更高、更強的速與力之美,共同見證了紀錄的創造、青春的綻放、老將的告別以及三地交融的新篇。

  新星閃耀

  “江山代有才人出,也必須有才人出。”老將謝震業在男子百米復賽後的感言,是本屆全運會新老交替的寫照。在男子、女子百米等多個項目中,“00後”已全面走向國內競技水平前列。

  16歲的陳妤頡堪稱其中代表。她收穫女子100米、200米雙金,刷新女子100米亞洲青年紀錄和自己保持的亞洲少年最好成績,並在女子4X100米接力中再添一銅。一屆賽事跑七槍,賽後她自信為自己的首屆全運會之旅打出高分:“滿分100分,給自己打150分。”

  2000年出生的李澤洋在男子100米和男子4X100米接力中成就“雙冠王”,成為全運會歷史上首位“00後”男子百米冠軍。而此次“飛人大戰”決賽,也是該項目自十二運會以來首次沒有蘇炳添或謝震業的身影;8名參賽選手全部為“00後”,中國男子短跑的新時代已然開啟。

  還有更多年輕人進入大眾視野。遼寧19歲的於水慶獲得了男子3000米障礙、男子5000米兩項冠軍。19歲山東新星、全國紀錄保持者劉凱獲得男子400米冠軍,他的隊友、22歲的李晨洋收穫男子撐桿跳高冠軍。今年,李晨洋還打破了他的教練薛長銳八年前創造的全國紀錄。全運賽場上他和教練一起登上領獎&的一幕,也恰似某種新老交棒的象徵。

  奧運新周期伊始,新星閃耀令人欣喜,而如何促進新星成長為巨星,培養出能在國際賽場獨當一面的世界級選手,依舊是值得中國田徑思考的課題。

  老將告別

  田徑賽場最後一個比賽日,廣東奧體中心45801個晚場座位票全部售罄,見證亞洲紀錄保持者、中國短跑傳奇名將蘇炳添的最後一場比賽。對於中國短跑來説,蘇炳添的貢獻不僅在於成績上的突破,更在於建立科學訓練體系的嘗試。如今,他已就任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許多本屆全運會賽場上的小將都親切地稱他為“蘇老師”,很多新一代年輕短跑運動員都受益於蘇炳添速度研究與訓練中心的支持與指導。

  與蘇炳添同歲的鞏立姣也迎來了告別之戰。16日,她以19米68的成績實現全運會女子鉛球五連冠後,淚灑賽場,與每位運動員相擁話別。母親去世、膝傷加重……今年她經歷人生低谷,賽後採訪中,她將這枚來之不易的金牌獻給離世的母親,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鼓舞更多奮鬥路上的年輕人。

  此外,34歲的韋永麗、38歲的劉虹等名將也迎來謝幕。韋永麗奪得本屆全運會女子100米銀牌後長跪不起、掩面而泣。她與陳妤頡溫柔相擁的一幕也被鏡頭定格。而作為中國競走項目首位實現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大滿貫的運動員,劉虹參賽的意義已超越了獎牌。本屆比賽她收穫兩個第四名,她的賽後感言或許是許多老將的心聲:“即便退役,我依然摯愛這項運動,賽場如同人生——起起伏伏,每個人都會經歷蛻變與重生。”

  三地交融

  15日,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跨境馬拉松成功舉行,71名選手跑過深圳灣大橋,無感通關往返深港。賽道相連,心意相通,結束的是比賽,開啟的是未來。

  “為保障賽事順利進行,深港兩地建立‘深圳賽區執委會+香港全運會統籌辦’的聯合指揮體系,首次實行兩地裁判員分段負責機制和安保醫療接續保障機制。這類跨境賽事為三地共同辦賽積累了寶貴經驗。”中國香港田徑總會主席、亞田聯技術委員會主席關祺説。

  本屆全運會期間,香港有5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項目的比拼,香港男子100米、400米、800米等紀錄紛紛告破。澳門田徑同樣創造歷史,暨南大學的在讀博士生呂艷蘭獲得女子百米第七名,是全運會歷史上首位闖入女子100米決賽的澳門選手。

  此外,中國田徑協會還和中國香港田徑總會在廣州簽署《體育交流與合作備忘錄》,為進一步加強田徑合作交流奠定堅實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賈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