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全運男足,為何不設成年組?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全運會|全運男足,為何不設成年組?

2025-11-13 21:43:4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深圳11月13日電(記者肖世堯、陳地)全運會是國內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體育賽事,絕大多數項目都匯聚了全國頂尖選手,但男子足球卻是一個例外。

  10月14日,河南隊守門員劉鷺洋(左一)在比賽中撲救。當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男子足球18歲以下組A組第一場比賽中,廣東隊4:2戰勝河南隊。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第十五屆全運會競技體育項目共設34個大項,唯獨男子足球未設成年組,設U20、U18和U16三個青年組別。沒有成年運動員參賽,使得全運會男足賽事的競技水平受到一定限制。事實上,這一設置並非新鮮事——自1997年上海全運會以來,男足項目的參賽年齡就一直限制在20歲以下。

  如此設置組別,究竟有何目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與奧運會接軌。國際足聯為維護世界盃的唯一性和觀賞性,對奧運會男足參賽年齡有限制,要求運動員在23歲以下。全運會設置青年組別,正好與三年後的下一屆奧運會形成銜接。其二,隨着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啟動,成年球員在各俱樂部之間頻繁流動,全年參與俱樂部賽事,若再備戰全運會,容易引發球員歸屬和競賽體系混亂。

  因此,全運會男足賽事的定位也與其他項目不同。正如老帥徐根寶所言——“全運會(足球賽)就是為了出人才”。

  11月12日,上海隊總教練徐根寶在場邊觀戰。當日,在深圳進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足球項目男子20歲以下組銅牌賽中,上海隊對陣山東隊。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僅靠三個組別、總共不過數十天的比賽,如何與人才培養挂鉤?一位地方足協青訓負責人指出:“各地體育局的工作圍繞全運會展開,資源有限。培養一支足球隊的投入遠高於個人項目。如果全運會沒有足球項目,地方投入可能相應減少組隊,甚至不組隊。現階段中國足球還難以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做好青訓,若地方體育部門減少投入,足球後備人才儲備可能進一步萎縮。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全運會對中國足球發展仍不可或缺。”

  中國男足國腳、代表浙江U20征戰十五運會的王鈺棟&&:“全運會給了年輕球員一個被俱樂部看到的機會。”這並非虛言。他的隊友張璦暉正是在本屆全運會預賽中表現突出,隨後被調入浙江俱樂部一線隊參加中超聯賽,併入選U22國家隊,一年內實現“三級跳”。

  10月18日,山東泰山隊球員卡扎伊什維利(後)在比賽中被浙江綠城隊球員張璦暉犯規後摔倒。當日,在2025賽季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第27輪比賽中,浙江綠城隊主場2:2戰平山東泰山隊。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既然不可或缺,該如何利用競賽杠桿推動發展?官方的答案是增加賽事密度。2024年舉辦的首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其成績計入全運會。這意味着,從那時起,在非全運會年,三大球運動會將每年舉辦一次。對足球而言,全運會從四年一屆變為一年一度。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司長李輝&&,這一改革旨在調動各地抓三大球青訓的積極性,擴大後備人才“蓄水池”。

  山東U20男足主教練韓鵬坦言,各地對足球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全運會比賽競爭更加激烈。“可以看到,各隊都有優秀球員不斷涌現。儘管我們隊暫時入選U20國家隊的球員較多,但並未展現出明顯高於其他隊伍的實力。球員之間的水平正越來越接近。”

  此外,讓年輕球員儘早接觸職業聯賽,也成為各隊提升實力的重要途徑。闖入本屆全運會U20男足決賽的湖北隊和廣東隊,在備戰期間均選擇整隊參加中乙聯賽以鍛煉隊伍。湖北隊主教練高峰&&:“我們的球員過去兩年一直在踢中乙,不僅和同齡人比賽,還經常面對水平更高的成年職業隊。多參加高水平比賽,對他們成長幫助很大。”

  11月12日,冠軍湖北隊在頒獎儀式上慶祝。當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足球項目男子20歲以下組金牌賽中,湖北隊與廣東隊在常規時間和加時賽1:1戰平,通過點球大戰,湖北隊以6:4的總比分戰勝廣東隊,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為更好培養足球後備人才,未來需要怎樣的全運會?本屆全運會足球賽多次出現“三天兩賽”的情況,多位參賽教練員和球員建議,應進一步提升賽程安排的合理性,賽程過密會增加球員受傷風險。按照國際足聯建議,兩場比賽之間最好間隔48小時以上。

  另有專家建議,未來應進一步優化各代表隊間的運動員交流政策。“有的隊伍幾乎不自建梯隊,等到全運會時一看,隊中全是來自各地的交流球員。要真正推動各地加強青訓,就應對交流球員數量進行合理限制。畢竟全運會足球賽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培養人才。”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