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紅色底蘊:廣安馬拉松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9 17:11:27
來源:新華網

國際標準,紅色底蘊:廣安馬拉松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

字體:

  2025年11月16日,2025廣安馬拉松賽將在鄧小平故里再度起跑,數萬名跑者將一同感受廣安這座城市蓬勃的紅色脈搏。

  自2016年創辦以來,廣安馬拉松已累計吸引全國近9萬名選手參賽。今年賽事更是迎來新的里程碑式飛躍——榮升為世界田聯標牌賽事。

  2024廣安馬拉松賽參賽選手從起點出發。新華網發(張可凡攝)

  歷經九年發展,廣安馬拉松已從地方性賽事成長為國際認可的馬拉松比賽。升級後的廣安馬拉松,將成為中國西部路跑的閃亮名片,為所有參與者提供連接世界、證明自我的獨特體驗。

 國際認證推動賽事專業化升級

  世界田聯標牌賽事認證是全球路跑領域的權威認可。據世界田聯分級管理系統“世界田聯標牌路跑賽事計劃”,賽事分為白金標牌(Platinum)、金標牌(Gold)、精英標牌(Elite)和標牌(Label)四個等級。一項路跑賽事成為世界田聯標牌賽事是提高賽事國際知名度、吸引高水平選手參賽、擴大賽事影響力的有力途徑之一。

  自創辦以來,廣安馬拉松始終保持着不懈的成長態勢,不斷提升專業化辦賽水平。獲得這一認證,意味着廣安馬拉松在競賽水平、運營組織、選手服務、安全保障、媒體傳播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得到國際權威認可。

 2024年11月23日,觀眾在道路兩側為參賽選手加油。當日,2024廣安馬拉松賽鳴槍開跑。新華網發(張可凡攝)

  作為廣安全民健身盛宴和城市展示窗口,廣安馬拉松近年來在賽事服務、競賽組織等方面水平不斷提升。今年,組委會在賽事獎勵方面進行了多層次、多維度的升級——冠軍獎金累計最高可達2.9萬元、首設“破3”獎勵、首設大眾年齡組獎勵、首設跑團賽中賽獎勵……這些獎項設置延續了廣安馬拉松對競技水平的高標準追求。

  更專業的賽道保障、更完善的賽事體驗、更嚴格的競賽標準,只為讓每一位跑者在偉人故里,感受世界級賽事的魅力。賽事升級後,將吸引更多國內外高手參與,提升比賽的競技水平與觀賞性。對大眾跑者而言,這不僅是體驗國際高標準賽事的機會,更讓參與本身更具榮譽感——在世界田聯認證的賽道上完成比賽。

  紅色文化賦能賽事獨特內涵

  廣安有着光榮的革命歷史和獨特的紅色文化。百年來,賨州大地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為這片土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也讓“紅色”成為廣安最鮮明的底色。

  當奔跑成為一種城市儀式,這些用腳步丈量的賽道早已超越體育範疇,成為解碼城市氣質的精神地標。作為以“紅色”為主題的馬拉松賽事,廣安馬拉松從“紅馬”一路走來,將紅色基因深深鐫刻進賽事血脈,而賽事的“紅色主題”特色也使其在同類賽事中具有獨特價值與分量。

  為了更好地串聯起廣安的歷史文脈與時代風貌,本屆賽事在賽道設計上進行了優化,深入廣安主城區核心區域。全程、半程馬拉松均途經思源廣場、鄧小平故里景區、市民廣場、吾悅廣場、渠江紅灘音樂公園等城市地標。此外,新賽道還優化了起伏路段,使其更符合世界田聯標牌賽事標準,為選手創造了衝擊新紀錄的有利條件。

  小平故里路。(廣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世界田聯賽事認證體系成為重要標尺,賽道設計、選手服務、文化融合等軟實力同樣關鍵。2025年,廣安馬拉松將繼續傳承“紅色”這一特色,讓跑者在挑戰自我極限的同時,用汗水致敬不朽的紅色精神,開啟一場屬於每位跑者的紅色之旅。

  體育名片助推城市綜合發展

  作為川東北地區唯一的世界田聯標牌賽事,世界田聯標牌賽事認證不僅提升了賽事本身的影響力,也為廣安打造了一張閃亮的國際城市名片,有效推動廣安體育與文化、旅游、經濟的深度融合的同時,也展示了廣安火熱的全民健身氛圍。

  體育賽事已成為廣安發展的重要抓手。廣安馬拉松、U16國青男籃國際挑戰賽、全國老年氣排球邀請賽……近年來,廣安不斷完善體育基礎設施,提升賽事組織保障能力,成功舉辦多項全國全省性大型賽事活動。

  此外,正在廣安市廣安區官盛新區建設中的川渝廣安共享體育基地(廣安奧體中心)涵蓋新建體育場、體育館、游泳跳水館、綜合訓練館等設施。據悉,該項目將作為2026年四川省第十五屆運動會比賽場館之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和體育運動需求。

 川渝體育共享基地效果圖。(廣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賽事與旅游的深度結合,廣安市的“清涼經濟”也在蓬勃發展——近年來,廣安立足全域納入重慶都市圈優勢,&&《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的決定》,與重慶共同制定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責任清單,以“小平故里行·華鎣山上居·嘉陵江畔游”三張名片為核心,全力打造巴蜀文旅走廊區域中心。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廣安市已接待川渝游客超1100萬人次;上半年全市12家重點景區接待團隊游客53.36萬人次,研學團隊29.45萬人次,顯示出體育與文旅融合帶來的顯著效益。

【糾錯】 【責任編輯:賈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