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奪冠日記……這家博物館助力弘揚中華體育文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8 19:13:05
來源:新華網

金牌、奪冠日記……這家博物館助力弘揚中華體育文化

字體:

  新華社合肥5月18日電(記者周暢)從青少年體育科普展了解體重管理知識、參觀展廳感受體育精神、體驗捶丸等項目的中華傳統體育文化魅力……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安徽省體育博物館開展的“智享體育 博見未來”主題活動,讓參觀的青少年沉浸式體驗體育文化。

  圖為安徽省體育博物館內景

  走進安徽省體育博物館的“奧運主題廳·許海峰”展廳,可以看到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賽場奪冠當天寫下的日記、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贈予他的手錶、他的首枚世界冠軍金牌等珍貴藏品。

  “今天感覺槍支的晃動稍大一點,但扣扳機感覺較好” “要拼、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情” “做了心理調節、空槍預習,一直到自己感覺好時才開始繼續打”……這些都是許海峰在1984年7月29日奪冠當天寫下的日記內容。

  這天的日記裏,不僅有許海峰比賽的心路歷程,還有他手繪的每一槍位置的復原圖,這是他在比賽時請人記錄下來,自己賽後用不同顏色的筆跡、圖案,謄抄標注在日記本上的。許海峰的堅持、細緻,在日記中就得以體現。

  圖為許海峰的日記

  “(我)對許海峰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當他發現自己比賽狀態不好的時候,就迅速調整了心態。這讓我知道奪冠的過程並不容易,需要學會克服很多困難。”今年10歲的秦嘉檸在參觀結束後對體育精神有了新的理解。

  同樣陳列在博物館內的,還有鄧琳琳、孟蘇平、李娜等奧運冠軍的捐贈物品。那些承載着特殊意義的比賽服、獎牌等,似乎都在向參觀者講述着他們的比賽故事,傳遞着物品背後的精神力量。

  “體育具有非常強大的凝聚力,可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裏約奧運會舉重冠軍、安徽省體育文化協會會長孟蘇平説。

  圖為博物館部分展品

  在安徽省體育博物館副館長仇應龍看來,該館作為“國家體育科普基地”,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運動員勵志教育的“主陣地”;作為安徽體育事業“檔案館”,也展示着安徽地域體育文化的底蘊,助力弘揚中華體育文化、傳承體育精神。

  參觀結束後,在場的青少年們隨着指引來到“傳統體育+現代科技”親子闖關區,這裡既有木射、捶丸等古代運動項目,也有智能感應設備考驗反應能力,還有桌上冰壺對抗賽、圈圈樂等趣味運動。

  在捶丸體驗區,梅麗娜帶着孩子站在指定區域,手持球桿,瞄準遠處的球門、擊打地上的小球。每一次擊球,都會帶來一陣笑聲或掌聲。

  “確實有點像‘古代高爾夫’,隔着一定距離要把這麼小的球打進球門還挺難的。”梅麗娜體驗後笑着説,她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熱愛運動,這次的活動也讓她了解了蹴鞠、騎射之外的古代體育項目,回去後會查些資料再跟孩子講講捶丸的故事。

  體育博物館作為承載體育文化與歷史的特殊場所,也為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發揮着重要作用。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建設了體育博物館。“從全國範圍來看,體育博物館想要發揮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作用,需要在思想引領、教育功能和文化挖掘展示等方面持續發力,更好地服務於體育強國建設。”仇應龍説,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體育精神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其成長成才。

  孟蘇平期待,體育工作者能共同傳承和發揚好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使之成為推動我國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讓體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圖片:受訪者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賈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