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助力“後花園”變身“大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6 17:15:46
來源:新華網

體育賽事助力“後花園”變身“大舞&”

字體:

  新華社西安5月16日電(記者鄭昕)初夏清晨的秦嶺深處,氣溫仍舊微涼。被環抱在霧氣繚繞的群山中,商南文化廣場上修習太極拳者三五成群。微風吹起他們的衣襟,也吹落了額頭上的汗水,一套行雲流水的太極拳在茶鄉靈秀景色中更見飄逸。

  5月15日至17日,2025年全國太極拳公開賽分區賽(陜西賽區)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舉行,全國80多支隊伍、近千名各個年齡段的專業武術運動員和健身群眾切磋交流,爭取全國總決賽席位。

  2025年全國太極拳公開賽分區賽(陜西賽區)開幕式太極拳展演。陜西省體育局供圖

  這不是商洛市近期僅有的體育盛會。近年來,當地借助生態優勢舉辦多場國際、國內賽事,不僅帶動了全民健身,還乘上西安、商洛融合發展東風,讓曾經休閒康養的“後花園”變成如今活力四射的“大舞&”。

  “快請下一支隊伍上場。”太極拳比賽開幕式暖場時,何雅琼舉起手機焦急地喊着。作為西安一家賽事公司的經理,何雅琼沒少在兩地穿梭,手機屏幕上的訂票記錄劃了好幾秒鐘還沒到底。

  “我光今年就參加了商州區的十五運會女排成年B組資格賽、山陽縣的全國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賽、柞水縣的環秦嶺自行車聯賽的組織工作,還有眼下這場。”她説,接下來陜西省第五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等賽事還將在商洛舉辦。

  今年4月在商洛市山陽縣舉辦的“尋找美麗中華”全國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賽(陜西山陽站)比賽場景。陜西省體育局供圖

  地處鄂豫陜三省交界的商洛市全域位於秦嶺腹地,森林覆蓋率69.56%、夏季平均氣溫22攝氏度,是“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森林康養建設試點市”。優越的生態資源稟賦,讓不少賽事落戶於此,當地不僅每年舉辦戶外高強度的馬拉松、自行車挑戰賽,也不乏親子休閒的健步走、定向等比賽。

  “商洛地形多樣、生態優良,能夠匹配不同群體的健身、參賽需求。”何雅琼説,自己一年來經手比賽的報名者累計已超過一萬人次。

  一名健身群眾在商南縣鹿城公園內練太極拳。新華社記者 鄭昕 攝

  能夠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賽,得益於交通的改善。2023年4月,西商城際列車正式開通,一路上從西安出發穿越秦嶺抵達商洛市商州區、丹鳳縣,再到終點商南縣。兩年來,每日多趟開行的列車不僅拉近了兩地群眾的距離,在有比賽時更成為“賽事專列”。

  記者14日前往商南的城際列車上,同一車廂裏,超過七成的乘客是此次太極拳比賽的報名者。鄰座63歲的楊民武在西安大雁塔下打太極拳已有11年,他説自己去過一些秦嶺山區參賽,但這次最便捷。“坐動車兩個多小時就到了,比自駕過來快,還能在車廂活動腿腳。”

  “這是我第一次來商洛,比賽後我們還要一起去金絲峽玩,再看看新開放的秦嶺博物館。”楊民武指着頭頂一個個鼓鼓的行李箱説,“這架勢一看就不是兩三天打完比賽後回西安的。”

  西安與商洛地緣相接,交流交融的歷史深遠而綿長,如今更是在頻繁的雙向互動中拓展融合空間。商洛市體育局局長全斐告訴記者,近年來這裡舉辦的賽事都會附帶景區門票優惠政策,邀請外地參賽者及其家屬在商洛多逗留幾天,深呼吸這裡的新鮮空氣。

  一名西安太極拳參賽者在選購商南縣土特産。 新華社記者 鄭昕 攝

  “走走看看大秦嶺的壯闊和秀麗,再帶回去一點兒土特産伴手禮,已經成為不少西安人來商洛參賽時的‘標配’。”他説。

  聚力打造“最優生産圈、最佳生活圈、最美生態圈”,西安與商洛在聯手做強“文旅體商”深度融合之外,一些招商活動和人才交流活動也伴隨規模大、關注度高的體育賽事同步舉辦,讓更多西安客商看到了商洛的發展機遇。

  以體育為媒,兩地融合發展正從夯基壘&向整體成勢邁進。一些受訪者也提到,商洛的體育賽事活動要更加深挖西安與商洛的文化連接,提升賽事文化屬性。比如在古代聯通兩地的商於古道以及沿途重要驛站、鎮集上,設計路跑、徒步、自行車等賽事,實現助力當地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

  開幕式剛剛結束,暖陽撥開雲霧,灑在太極練功服上泛起金光。不少人擦去汗水,坐上主辦方安排的免費擺渡車趕往商南縣體育館參加正式比賽。被簇擁着前行的武術名家、全國冠軍趙長軍告訴記者,自己40多年前曾來過一次商南縣,當時優美的自然風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這次讓他驚嘆的,則是這裡的太極拳健身氛圍。

  “我們老西安人以前一提到商洛,都説這裡是環境特別好的‘後花園’。現在有這麼多國際高水平比賽和老百姓健身活動舉辦,我覺得會吸引更多人前來商洛領略秦嶺的山山水水。”他説。

【糾錯】 【責任編輯:賈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