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專家談全面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

發表於:2025-11-02 18:34:26

  2025 年 11 月 1 至 2 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的“ 中國‘十五五’:全面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第 91 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 ”在海口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發表觀點。

  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

  “十五五 ”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重在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面臨的結構性矛盾,以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擴大消費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與關鍵;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

  彭森: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重點,使市場在土地、資本、勞動力、數據、管理等要素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為我國高質量發展增動力、激活力。政府作用是否有效發揮,關鍵看市場是不是真正“放得活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否充分發揮。要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規劃引導産業方向,用法治規範市場主體與政府行為。

  張軍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

  “ 十五五 ”時期有效釋放內需潛力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一方面,消費需求潛力的有效釋放需要更加突出結構性對策,採取逆周期性鼓勵消費政策,以較大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大供給側政策力度,盡快通過市場力量引入優質服務供給資源更好滿足需求;另一方面,投資需求空間依然不小,也需要通過體制和政策創新來支持,加快形成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大力提振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

  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 十五五 ”時期我國經濟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有三個重點。一是製造強國。重點是持續提升在全球産業鏈、價值鏈中的位置,提高勞動生産率、全要素生産率、行業增加值率;二是消費強國。與國際上和中國現階段人均收入水平相對應的消費 佔 GDP 比重大體接軌,與此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關係基本理順;三是金融強國。要構建強大貨幣與強大資本市場,使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和比重進一步上升。

  周樹春: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 十五五 ”時期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核心戰略;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下一步,中國必將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尤其是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

  黃群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縱深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同時,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推進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穩步下劃地方。此外,還需要在深化統計核算制度創新、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幹部績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

  劉尚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原院長

  以人為中心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形成城鄉統一大市場。按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要求,加快打破城鄉間的市場體制性壁壘,這不僅將提升我國市場運行效率,也將促進公平性的提升。

  張佔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表達了沿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道路奮勇前進的決心。未來,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效率與公平、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科技創新與産業升級、新質生産力與新型生産關係等重大關係。

  曹遠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實踐訪問教授

  “ 十五五 ”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必須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如何通過制度創新更好地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需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從而構建起現代化的制度保障。

  張蘊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高水平開放中,規則在對接中佔有很大比重,中國正由被動式的對接轉向主動的對接和規則的共同創造。開放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做好準備。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是整體性的,要與新發展理念相接軌,要使經濟增長和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體。

  常修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並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特別是在市場失靈和公共服務領域,更好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在其他領域, 更多發揮市場決定作用。

  劉興華: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重要的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放得活、管得好 ”。從“管得住 ”到“管得好 ”,是政府經濟治理的重大變化。同時,適應“投資於物 ”與“投資於人 ”相結合的新要求,推動政府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